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

孤行:独自行事。此典原指赵禹坚持自己主意行事。后以此典转作为不考虑客观条件和别人意见而独断专行。赵禹(?——约前100年),(tái台,今陕西武功西)人。汉武帝时历任御史、太中大夫(中央顾问官)、廷尉(掌刑狱,九卿之一)等职,治狱严峻。他曾和张汤共同编订律令,作有《朝律》(见《汉律》)六篇。赵禹为人廉洁而倨傲,家中没有食客。公卿等高级官员拜访他,赵禹始终不答谢,目的在于断绝知心朋友和宾客之来往,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

【出典】:

史记》卷122《酷吏列传·赵禹》3139页:“禹为人廉倨(廉洁倨傲)。为吏以来,舍毋(通“无”)食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家并为其服务之门客)。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后泛指朝廷中之高级官员)相造(往)请(拜访)禹,禹终不报谢(答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例句】: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3:“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不顾广大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的要求,一意孤行地召开一个由国民党反人民集团一手包办的所谓‘国民大会’……” 茅盾《子夜》10:“说不定他一片好心劝杜竹斋抑制着吴荪甫的一意孤行那番话,杜竹斋竟也已经告诉了荪甫。” 姚雪垠《李自成》1卷3章:“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


偏正 原指谢绝他人请托,坚持按己意行事。现指不听别人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办事。语本《史记·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今日朝会,康熙~,已下旨撤藩。”△贬义。用于形容独断专横的行为。→顽固不化 ↔同心合力。 也作“孤行一意”。


解释本用来夸奖官员廉明公正,谢绝请托,秉公执法。后来变为贬义词。形容不听劝告,独断专行,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赵禹是西汉武帝时代的人,早年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的官吏,因为精明能干担任了令史(掌管文书事务的官员)一职,侍奉太尉周亚夫。周亚夫担任丞相后,赵禹又担任了丞相史。丞相府中的人都称赞他廉明公正,但是周亚夫不大信任他,认为他虽然有才能,但执法过于深重苛刻。不过汉武帝正好看上了他这一点,就让他和张汤一起制定各种严格的法令,来管制约束在职的官员。

赵禹为人廉洁而高傲,自当官以来,家里就没有养过门客。如果朝廷的高级官员登门拜访,他也从不答谢,目的在于断绝与知心朋友以及各种宾客的来往,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他看到有好的案件判决条文就采用,也不管案子本身是否公正,以严查下属官员隐秘的罪行。

赵禹早年做事严格,残酷急躁。到了晚年,国家多事,一般官员致力于施行严刑峻法,但赵禹却在执法时变得宽松缓和,所以最终得到了“轻柔平和”的好名声。

例句

李小毛不顾家人的反对,一意孤行,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词语一意孤行】  成语:一意孤行汉语词典:一意孤行

猜你喜欢

  • 椒庭

    后妃所居的宫殿,义同“椒房”。《宋书.后妃传论》:“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隋代薛道衡《昭君辞》:“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词语椒庭】   汉语大词典:椒庭

  • 张罗门

    源见“门可罗雀”。谓冷寂的门庭。清 张佩伦《竹坡见梦用杜工部梦李白韵》:“侧闻张罗门,秋深无爵坠。”

  • 雨畏抽税

    宋.郑文宝《江表志》卷上《李昪传》后附:“申渐高(五代时吴国人,事杨溥为乐工,常吹三孔笛,卖药于广陵市,时关司敛聚繁,商人苦之)尝因曲宴。天久无雨,烈祖(即南唐开国主李昪,当时为吴中书令。)曰:‘四郊

  • 大事不糊涂

    《宋史.吕端传》:“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吕端字易直,宋时幽州安次人。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继吕蒙正为相。太宗去世,内侍王继恩

  • 冶叶倡条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燕台春》:“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冶叶,艳丽的柳叶;倡条,美如倡优腰肢的柳条。本指杨柳枝叶,后借指妖艳的歌妓。宋.欧阳修《欧阳文忠集.玉楼春》词:“倡条冶叶恣留连,

  • 下学而上达

    指学习平常的知识,却能透彻了解高深的道理。语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皇侃义疏:“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汉书.五行志下》:“下学而上达,则诸侯怀德,士民归仁,灾消而福

  • 山涛识量

    《晋书.山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涛所奏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文选》卷三十八南朝梁.任彦升(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在魏则毛玠公方,居晋

  • 灌园逃公卿

    同“灌园避世”。清张英《拟古田家诗》:“始知於陵子,灌园逃公卿。”【典源】 晋·皇甫谧《高士传》:“陈仲子,齐人。其兄载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于於陵,自谓於陵仲子,穷,不苟求不

  • 击玉壶

    源见“唾壶击缺”。谓抒发壮怀。唐李白《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词语击玉壶】   汉语大词典:击玉壶

  • 邻人笛

    同“邻笛”。明陈子龙《初秋出城南吊迩机之表随游陆氏园亭春初予辈读书处也感赋》之二:“悲嵇乍听邻人笛,悼惠重过傲吏园。”【词语邻人笛】   汉语大词典:邻人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