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言半辞

一言半辞

指信陵君魏无忌为了急救赵国,带领门客要与秦军拚死一战,他辞别素来敬重的隐士侯嬴时,侯嬴见人多,竟没有一言半语有用的话。后以此典比喻一句或半句有用的言辞。信陵君(?——前243年),即魏无忌。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号信陵君。有食客三千。

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赵胜的夫人,多次送信魏安厘王和信陵君魏无忌,请魏国派兵解救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被秦军的围困。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但秦昭王派使者警告魏安厘王:谁救赵,秦攻下赵后,就再攻击救赵的。魏安厘王害怕,派人停止晋鄙前进,观望形势变化。信陵君魏无忌多次请魏安厘王下令进军,不听。信陵君魏无忌决定率领门客们去与秦军拼命。魏无忌途经大梁(今河南开封)的东门,遇见了侯嬴先生,就把要同秦军拼命的情况都告诉了他。说完告别上路,侯嬴先生说:“公子好好努力吧,我老臣不能随从您了。”魏无忌走了几里路,心里不愉快,自言自语说:“我对侯嬴先生够周到,天下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我要去死,而侯嬴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有用的话说给我思考,难道我对他还有不够周到的地方吗?”魏无忌返回去再向侯嬴先生请教,侯嬴先生叫旁边的人都走开,就悄悄对信陵君魏无忌说:您设法请魏安厘王的爱姬从寝宫里偷出兵符,您拿兵符去夺取晋鄙的军队,然后率军援救赵国,打退秦军。此典又作“一言半句”、“一言半语”。

【出典】:

史记》卷77《魏公子列传》2380页:“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通“诀”,长别)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例句】:

宋·朱熹《朱子文集·答陈安卿》:“一言半句,亦自可见。”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11:“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 宋·杨万里《送刘德修将漕潼州诗》:“一言半语到金石,四海九州九弟兄。” 宋·普济《五灯会元·雪峰存禅师法嗣》:“为汝诸人不奈何,所以方便垂一言半句。” 明·无名氏《认金梳》第3折:“我倒好笑,你请我来吃酒来,一言半语,差了些儿,将我锁在这里。” 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往”》:“从绅士们看来,这自然不过是‘侵犯’了我‘一言半语’,正无须‘跳到半天空’,然而我其实也并没有‘跳到半天空’,只是还不能这样地谨听指挥。”


见“一言半语”。《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词语一言半辞】  成语:一言半辞汉语词典:一言半辞

猜你喜欢

  • 泥爪迹

    同“鸿爪雪泥”。清左宗棠《崇安道中和同征诸子用原韵》:“回首四年泥爪迹,明当出峤意如何!”

  • 倒载干戈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礼.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亦作“倒置干戈”。《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偃革为轩:停罢军用的车辆,改作乘人

  • 琴无弦

    同“琴上无弦”。唐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诗:“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 满城风雨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载:宋诗人谢无逸写信问诗友潘大临最近可有佳作,潘回信说:“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

  • 落帽孟嘉

    同“落帽客”。宋康与之《重九词》:“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买蓑衣。”

  • 龙化杖

    源见“杖化龙”。指仙家变化。明唐寅《观鳌山》诗之三:“水激葛陂龙化杖,月明缑岭凤随车。”

  • 夜游秉烛

    同“秉烛夜游”。宋林正大《括临江仙.须信乾坤如逆旅》词:“夜游秉烛尽欢情。阳春烟景媚,乐事史来并。”

  • 火焚祆庙

    同“火烧祆庙”。清黄遵宪《述闻》诗之四:“火焚祆庙连锋燧,辙涸羁臣乞海波。”

  • 石窌妻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见保者,曰:‘勉之,齐师败矣!’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锐司徒免乎?’曰:‘免矣!’曰:‘苟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

  • 郑时门

    同“郑庄驿”。郑时,郑当时之省称。清洪亮吉《早发郑州》诗:“适逢秦岁首,来过郑时门。”【词语郑时门】   汉语大词典:郑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