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搜寻;织:编造。指虚构罪名,陷害无辜。出自唐来俊臣之事迹。来俊臣(651-697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武则天时,以告密受重用,曾任侍御史、兰台御史中丞等职。他曾与党羽编造《告密罗织经》,
同“兔三窟”。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赋诗》之一:“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莫深忧。”
唐.苏鹗《苏氏演义.下》:“今人以酒巡匝为婪尾……婪,贪也,谓处于座末,得酒为贪婪。”唐代亲朋欢聚宴饮时有个习惯,同杯(大杯)酒巡桌而饮,酒巡至末座称婪尾。末座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巡到末座的酒称为婪尾
同“攀槛朱云”。宋邓肃《寄朱韦斋》诗:“帝都声价君知否,寄付新传折槛朱。”
同“兔死狗烹”。㕙,狡兔名。卢,良犬。清吕留良《复裁之兄书》:“一朝㕙尽卢烹,图穷匕见,本相一露,不能复掩。”
同“黔驴”。金李俊民《宣差射虎》诗:“可怜肉食无远图,伎俩不及黔之驴。”【词语黔之驴】 汉语大词典:黔之驴
源见“山中宰相”。指陶弘景怀才隐居事。清钱谦益《登茅山》诗之三:“回首南朝尘雾里,徒闻宰相在山中。”
源见“隆准”。借指皇帝。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蛇躯龙准,作乐垂衣。”亦用指帝王之鼻。鲁迅《故事新编.铸剑》:“咱们大王的龙准是很高的。”【词语龙准】 汉语大词典:龙准
原作宠辱若惊,意指人患得患失,故无论受宠受辱,都不免惊恐。后人反其意用为宠辱不惊。意谓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受宠受辱皆无动于衷。老子说,世人爱虚荣已达到惊恐的程度,把虚荣象生命一样看重。什么叫作爱虚荣以至
遵照旧的习惯和规章不改变。《汉书.冯立传》:“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今多用为贬义,意为墨守成规,不求革新。如“因循守旧”。【词语因循】 汉语大词典:因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