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大征

三大征

指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宁夏之役,即镇压哱(bō播)拜之乱。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为都指挥。万历初任游击将军,统兵一千多人,专制宁夏。十九年(1592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靠急,哱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前往救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各少数民族的兵将也都远远地避开他,因此更加骄横,有轻视中外之心。巡抚党馨(xīn心)几次对他施加压力,并以冒领军饷罪弹劾他,哱拜便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率部发动叛乱。朝廷遣李昫(xù序)、麻贵、李如松等围剿,至九月,始平此乱。播州之役即镇压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之乱。播州位于川、贵、鄂间,山川险要,广袤(mào,音茂)千里。自唐朝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万历十七年,杨应龙公开作乱。明廷派将先后进剿均告失利。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八路进发,每路约3万人。六月,明将刘綎(tīng厅)破城,应龙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播州就这样被平定了。朝鲜之役,即援朝逐倭之战。万历二十年,日军进占朝鲜,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助。数年交战,胜负几次易手。至二十六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向日军进攻。八月,日本首相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三大征都取得了最后胜利,但也使明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典】:

明史》卷78《食货志二》1903页:“其后接踵三大征,颇有加派,事毕旋已。”《明史》卷305《宦官列传二》7805页:“至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猜你喜欢

  • 漏泽园

    宋徐度《却扫编》卷下:“漏泽园之法起于元丰间。初,予外祖以朝官为开封府界使者……四望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于此。意恻然哀之,即具以所见闻,请斥官地数顷以藏之,即日报可。神宗乃命外祖总其事。”后以官

  • 鹞死握中

    《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引《唐书》:“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徵,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徵,欲尽其言。徵语不时尽,鹞死怀中。”后因以“

  • 谢池诗

    源见“梦惠连”。指有神来之笔的美诗佳句。元钱霖《台城路.次邵复孺韵》词:“花明柳暝,念贾箧香空,谢池诗冷。”

  • 凫仙

    源见“王乔凫舄”。美称县令。宋王炎《临江仙.吴宰生日》词:“三山来鹤驾,万户识凫仙。”

  • 桑下饿

    源见“灵辄扶轮”。泛指穷困饥乏。宋范成大《致政孙从政挽词》:“回骸桑下饿,续命辙中枯。”

  • 鸾凤

    源见“卜凤”。比喻夫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鸾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词语鸾凤】   汉语大词典:鸾凤

  • 坐而待弊

    同“坐以待毙”。《新五代史.任圜传》:“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见“坐以待毙”。【词语坐而待弊】  成语:坐而待弊汉语大词典:坐而待弊

  • 父国

    同“父母国”。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如上所言报复之事,盖皆隐藏,出于不意,其旨在凡窘于天人之民,得用诸术,拯其父国,为圣法也。”【词语父国】   汉语大词典:父国

  • 悔教夫婿觅封侯

    表示妇女因教丈夫追求功名而影响了爱情生活的懊悔之情。语出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一折:“临行时啜赚人的巧舌头,指

  • 寸草衔结

    源见“结草以报”。谓虽力薄亦要感恩图报。《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词语寸草衔结】  成语:寸草衔结汉语大词典:寸草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