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字狱

三字狱

参见后《莫须有》。


偏正 狱,罪。遭诬陷,冤狱。语本《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明·李东阳《三字狱》:“~,天下服。服不服? 杀武穆。”△贬义。→莫须有


【典源】《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 (秦) 桧诘其实,桧曰:‘ (岳) 飞子 (岳) 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今译】 南宋高宗时,岳飞率军抗击金兵,屡建战功。正当准备渡河进击时,却被急令召回。秦桧诬陷岳飞谋反,韩世忠不平,去秦桧处质问为何判岳飞罪,秦桧说:“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的信虽未证实,但其事或许有。”韩世忠说:“或许有三个字,怎么能服天下?”

【释义】 后以此典指枉加罪名,凭空捏造的冤狱。

【典形】莫须有、三字狱。

【示例】

〔莫须有〕 清 · 尤侗 《题韩蕲王庙》:“英雄气短莫须有,明哲保身归去来。”

〔三字狱〕 清·孟亮揆《于忠肃墓》:“意欲岂殊三字狱,英雄遗恨总相同。”


【词语三字狱】  成语:三字狱汉语词典:三字狱

猜你喜欢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时认为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汉书.五行志中》引同。《旧唐书.马周传》:“臣又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亦云:‘

  • 五令三申

    同“三令五申”。清无名氏《偷甲记.甲圆》:“紧叮咛五令三申,紧叮咛五令三申,誓从兹永遵文宪。”

  • 同舍持金

    源见“不疑诬金”。称人受诬蒙冤。清唐孙华《哭姜编修西溟》诗:“比邻窃斧真无罪,同舍持金别有郎。”

  • 龙頟侯

    《汉书.卫青传》:“都尉韩说从大军出竇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戏下搏战获王,封说为龙頟竇侯。”唐.颜师古注:“頟字或作额。”汉.卫青部将韩说以讨匈奴战功被封为龙頟侯。后用为咏功臣之典。唐.李颀《别梁锽》

  • 鹦鹉才

    源见“文不加点”。指富于文才的人。前蜀贯休《送郑阁赴闽辟》诗:“鹦鹉才须归紫禁,真珠履不称清贫。”

  • 鲁人回日

    同“鲁阳挥戈”。南朝 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阙之诚,竟无鲁人回日之感。”见“鲁阳挥戈”。南朝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之诚,竟无~之感。”【词语鲁人回

  • 马首欲东

    《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后以“予首欲东”指东归或返回。《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今马首欲东,无可相赆,手制粗

  • 不龟手

    源见“不龟手药”。比喻本来微贱而终得富贵之人。唐崔道融《旅行》诗:“谁怜不龟手,他处却封侯。”【词语不龟手】   汉语大词典:不龟手

  • 伍员涛

    同“伍子涛”。唐张祜《送卢弘本浙东觐省》诗:“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 民以食为本

    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明·无名氏《拔宅飞昇》头折:“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词语民以食为本】  成语:民以食为本汉语大词典:民以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