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习与性成

习与性成

长期习惯怎样,就会养成怎样性格。 表示习惯成自然。语出《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孔安国传:“言习行不义,将成其性。”晋.葛洪《抱朴子.勗学》:“盖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而易失,故修学务早,及其精专,习与性成,不异自然也。”明.刘基《郁离子》卷上:“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张子房谓汉王曰:‘秦将,贾人子,可啖也。’抑所谓习与性成者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七:“诸傜率盘姓,以盘古为始祖,盘瓠为大宗。其非盘姓者,初本汉人,以避赋役潜窜其中,习与性成,遂为真傜。”清.魏源《孙子集注.序》:“天地间无往而非兵也,无兵而非道也,无道而非情也。精之又精,习与性成。造父得之以御名,羿得之以射名,稷得之以稼名。”


主谓 习惯于某种事情,便成为天性。语出《尚书·太甲上》:“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常用于指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什么样的性格。也作“习以成性”、“习与体成”。


【词语习与性成】  成语:习与性成汉语词典:习与性成

猜你喜欢

  •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人得其平就不言语,水得其平就不流动。 意犹“物不得其平则鸣”。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八.长灵守卓禅师》:“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绝毫绝厘。’曰:‘出世后如何?”师曰:‘填沟塞壑。’曰

  • 魏颗从治

    源见“结草以报”。指择善而从,恩泽他人。晋孙绰《喻道论》:“魏颗从治而致结草之报,子都守信而受骢骥之锡。”

  • 西子五湖

    同“西子扁舟”。宋杨冠卿《贺新郎.秋日乘风过垂虹时与一羽士俱》词:“西子 五湖归去后,泛仙舟,尚许寻盟否?风袂逐,片帆举。”

  • 射草中石

    同“射石饮羽”。明高启《次韵答朱冠军游城西之作》诗:“醉归共射草中石,笑擘弓弦霹雳鸣。”

  • 夙谈孔雀

    源见“君家果”。形容人年少多智,捷对善辩。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幼辩羝羊,演飞龙之秘策;夙谈孔雀,对家禽之丽词。”

  • 春月柳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容止》:“有人叹(赞叹)王恭(字孝伯,晋孝武帝时为前将军,曾任兖、青二州刺史。性情伉直,因正色直言得罪了会稽王司马道子,后以讨王愉兵败被杀)形茂(茂,此指美盛)者云:‘濯

  • 作则

    《礼记.哀公问》:“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郑玄注:“君之行虽过,民犹以为法。”本谓统治者的言行为百姓所效法。后指做榜样。宋曾巩《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制》:“以称朕所以作则垂法,始今行后之

  • 意马

    源见“心猿意马”。指散乱多变的意念和心思。唐黄滔《六丈金身碑》:“值斯佛之成,斯会之设,俱得放心猿于菩提树上,歇意马于清凉山中。”明冯梦龙《挂枝儿.天平》:“定盘星莫要生偏向,拿定你意马,对定你心肠。

  • 众铄

    同“众口铄金”。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众铄金须化,群排柱不支。”【词语众铄】   汉语大词典:众铄

  • 生前一杯酒

    同“何似一杯酒”。宋辛弃疾《洞仙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词:“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