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注:琢磨)玉。”郑玄笺:“他山喻异国。”

以上所引为《鹤鸣》诗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末二句,意为:那山上的石头,可以作错刀;那山上的石头,可以琢磨美玉。后用为虚心待人以求教的典故,也可以“他山”称石。

明.赵弼《孙鸿胪传》:“《诗》不云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苟非何兄此屈,焉知戒谨恐惧也。”

唐.柳宗元《李西川荐琴石》:“从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其他 别的山上的石头虽不足为贵,但可以为琢磨之用,使玉成器。原指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朋友。语出《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明·海瑞《启熊镜湖军门》:“感公虚己下问,且自念~。”△褒义。常用于借外力以提高己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晋材楚用。也作“他山之攻”、“他山之石”、“它山之石”。


【词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汉语词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猜你喜欢

  • 孔方

    同“孔方兄”。明 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问道因何故,家中有孔方。”【词语孔方】   汉语大词典:孔方

  • 三思而行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谓反复思考,然后行动。元关汉卿《救风尘》一折:“你也合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见“三思而后行”。《水浒传》67回:“林冲谏道:‘兄长,

  • 华菅茅束

    用白茅捆白华营。《诗.小雅.白华》:“白华营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俾,使。朱熹集注:“言白华为菅,则白茅为束;二物至微,犹必相须为用,何之子之远,而俾我独耶?”这是夫妇离别的诗。后人因用

  • 照国珠

    源见“魏车委照”。喻指治国谋略。明高启《赠杨荥阳》诗:“手持照国珠,胸出补衮线。”

  • 一枕槐根

    源见“南柯梦”。指美梦。清钱谦益《己丑元旦试笔二首》之一:“三杯竹叶朝歌后,一枕槐根午梦余。”

  • 五弦琴

    同“五弦歌”。唐李群玉《穆天子》诗:“不思五弦琴,作歌咏南薰。但听西王母,瑶池吟白云。”【词语五弦琴】   汉语大词典:五弦琴

  • 濡尾

    《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孔颖达疏:“小才不能济难事,同小狐虽难渡水而无余力,必须水汔方可涉川;未及登岸而濡其尾,济不免濡,岂有所利?”后以“濡尾”比喻力不能胜任,处境尴尬。晋葛洪《

  • 葬华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蕣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草部》:“蕣,木槿,朝华莫落者……诗曰:‘颜如葬华’。”段玉裁注:“今诗作舜为假借。”“

  • 含沙喷射

    同“含沙射影”。清无名氏《偷甲记.会策》:“既为一殿之臣,岂又含沙喷射!”

  • 挥斧

    源见“郢匠挥斤”。形容技艺高妙。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子之心胸,蟠屈龙蛇。风云变化,雨雹交加。忽然挥斧,霹雳轰车。”【词语挥斧】   汉语大词典:挥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