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停餐训子

停餐训子

西汉人隽不疑在汉昭帝时任官,因政绩突出,由青州刺史升任京兆尹。京都官吏、百姓都很敬重他。每当隽不疑到所属各县巡视审案问囚回来,老母亲就问他:“这次有没有被平反的冤案?又有几个死囚得以活命的?”当隽不疑平反冤案很多时,母亲就欢喜,说话、吃饭都比平常多。如果没有平反案件,母亲就生气,甚至连饭都不吃了。因此,隽不疑从政,虽然严厉但不残暴。后以此典形容妇女有仁德,慈爱恤人,或指官吏仁爱有德。

【出典】:

汉书》卷71《隽不疑传》3036、3037页:“(隽不疑)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例句】:

唐·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王氏墓志铭》:“妇道允谐,母仪俱美;每出诫夫,停餐训子。” 宋·苏轼《和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洛宾侍从三人贵,京兆平反一笑春。” 宋·陆游《书戒》:“出仕惟此心,所乐在平反。”


【典源】《汉书·隽不疑传》:“ (隽不疑) 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 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今译】 汉代隽不疑在昭帝时任京兆尹,京都的官吏百姓都敬畏他的威望。每次巡视各县讯问囚犯回来,他母亲就问他:“有没有平反的,又使几个人活了?”如果不疑平反的冤案多,其母就高兴,吃饭、说话也都比平时多; 如果没有平反的,其母就生气,甚而连饭也不吃。因此不疑任官时,虽严厉而不残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妇女有妇德,仁慈恤人。

【典形】 京兆平反、所乐在平反、停餐训子。

【示例】

〔京兆平反〕 宋·苏轼《和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洛滨侍从三人贵,京兆平反一笑春。”

〔所乐在平反〕 宋·陆游《书戒》:“出仕推此心,所乐在平反。”

〔停餐训子〕 唐·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王氏墓志铭》:“妇道允谐; 母仪俱美; 每出诫夫; 停餐训子。”


猜你喜欢

  • 修文白玉

    源见“地下修文”、“玉楼受召”。指文人之死。明张煌言《挽董天鉴孝廉》诗之二:“结客黄金良不易,修文白玉竟何如!”

  • 炙手炎来

    源见“炙手可热”。喻权贵气焰炽盛。宋辛弃疾《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词:“炙手炎来,掉头冷去,无限长安客。”

  • 汉阴老

    源见“抱瓮灌园”。指汉阴老人。亦借指隐者。唐张九龄《与生公寻幽居处》诗:“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词语汉阴老】   汉语大词典:汉阴老

  • 归马放牛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放牧之,示天下不复乘用。”周武王伐商纣之后,把作战用的牛马放归牧于山野,表示不再乘用。后因为罢战休兵

  • 敌万人

    源见“弃书捐剑”。喻指志向宏大。清 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四叠前韵》:“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 狼籍

    形容非常零乱。唐柳宗元《田家 》诗之二: “公门少推怨,鞭朴恣狼籍。” ○杯盘狼籍。【词语狼籍】   汉语大词典:狼籍

  • 宽狱市

    《汉书.曹参传》:“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乎?吾是以先之。’”汉齐相曹参因接替汉萧何相国职位

  • 双佩

    源见“汉皋解佩”。喻传情之物。唐储嗣宗《圣女祠》诗:“不复闻双佩,山门空夕阳。”

  • 白石先生

    晋.葛洪《神仙传》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黄文人弟子也。至彭祖时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初以居贫不能得药,乃养羊牧猪,十余年间约衣节用,置货万金,乃大买药服之。常煮白

  • 人贵知心

    见“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词语人贵知心】  成语:人贵知心汉语大词典:人贵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