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州官:古时一州的长官。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搒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冶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遂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比喻统治者可以为非作歹,而百姓的正当言行也要受到种种限制。


其他 形容专横霸道者为所欲为,却严格限制别人的行为与权利。语本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5:“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张贤亮《小说中国》:“过去几十年中……立法却是个别人的专利,立出来的法也是叫人民遵守的,所谓‘~’一类的东西。”△贬义。多用于处事为人方面。也作“州官放火”。


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成语,意在讥讽在上者依势胡作非为而禁止在下者正当活动的情况。

为什么说 “放火”呢?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说,有个叫田登的人当了郡守,“自讳其名”,谁要是触犯了,必遭鞭打,“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 ‘火’”。上元 ( 农历正月十五日) 放灯,人们可以到州治之地游玩观看,吏人在街市上张贴了一张榜文,写道: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因忌讳田登之名,所以把 “放灯”说成 “放火”。后遂形成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语,用以表示在上者自己胡作非为而限制、苛求他人之意。


【词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汉语词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猜你喜欢

  • 旧业箕裘

    源见“克绍箕裘”。指先辈的事业或继承先辈之业。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平生何限风流,先世簪缨,旧业箕裘。”

  • 凫飞

    源见“王乔凫舄”。指县令上任或离去。宋刘克庄《送薛明府》诗:“只恐凫飞后,民间事事新。”【词语凫飞】   汉语大词典:凫飞

  • 声落梁尘

    同“歌落梁尘”。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赓一曲,博笑大方。”

  •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颜师古注引服

  • 吕虔赠刀

    同“吕虔刀”。《晋书.王导王悦等传赞》:“恬 恂踵德,副吕虔之赠刀。”

  • 横槊

    源见“横槊赋诗”。形容气概豪迈。明文徵明《夜坐闻雨有怀子畏次韵奉简》:“用世已销横槊气,谋身未办买山钱。”【词语横槊】   汉语大词典:横槊

  • 卖漉篱

    参见:灵照竹篱

  • 掩耳盗钟

    同“掩耳盗铃”。《史通.书志》:“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曲取相谐,掩耳盗钟,自云无觉,讵知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邪!”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殆掩

  • 金貂换

    同“金貂换酒”。唐温庭筠《寄卢生》诗:“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词语金貂换】   汉语大词典:金貂换

  • 门罗雀

    同“门可罗雀”。清朱彝尊《曹先生溶挽诗》:“阒寂门罗雀,淹留迹系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