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味如鸡肋

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味如鸡肋”形容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有时也比喻干某件事没有多大意义,准备放弃。杨修(175-219年),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出身名门。杨修才思敏捷,博学能文,极善于揣摸人的内心。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和刘备交战,争夺汉中,兵败被杀。曹操亲自出马,刘备据险固守,形势对曹操不利。曹操想回兵又不甘心,心中很是矛盾。适逢下面来讨口令,曹操随口说出“鸡肋”,大家都不明所以。主簿杨修听到口令后便自行收拾行装。人们很奇怪,问他何以得知要撤军。杨修解释说:“鸡肋这东西,扔了吧有点儿可惜,吃吧又没多少东西,正和现在的汉中一样,所以明白魏王(曹操)要回师了。”

【出典】: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卷1第52页:“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例句】:

宋·杨万里《晓过皂口岭》:“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


主谓 味道像鸡肋一样,丢掉又可惜。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得益不大。语本《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此汉中,知王欲还也。’”△多用于描写兴趣不大得益不多的事情。


【词语味如鸡肋】  成语:味如鸡肋汉语词典:味如鸡肋

猜你喜欢

  • 杜德机

    《庄子.应帝王》:“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生死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列子与之见壶子(郑人,名林,列子之师)。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 会心不远

    《世说新语.言语》:“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晋简文帝此语原意是说,只要是开心会意的地方到处都可以领略到

  • 灵均泽畔

    源见“泽畔吟”。指屈原被流放后在江畔行吟。灵均,屈原字。宋欧阳修《啼鸟》诗:“可笑灵均 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 一赋狗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管理皇帝猎犬的官长),侍上(汉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 抱璧双刖

    源见“和氏之璧”。喻怀才不遇反而身受其害。刖,古代斫脚酷刑。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 刘驴

    《南齐书.刘祥传》:“王奂为仆射,祥与奂子融同载,行至中堂,见路人驱驴,祥曰:“驴!汝好为之,如汝人才,皆已令仆矣。”刘祥借着说驴来讽刺王奂,说是驴若好自为之,也可以当仆射。后因用为讥蠢才执政之典。《

  • 盲人骑瞎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桓温)与殷荆州(殷仲堪)语次,……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

  • 折臂三公

    《世说新语.术解》:“人有相(此指旧时风鉴先生观察地脉风水)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累官至尚书右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父墓后应出受命君(受天之命而为君,这是古代君权神授的唯心主义神权论思想)。祜恶其

  • 断肠人

    源见“断肠猿”。指极度相思的人。宋苏轼《四时词》之二:“玉腕半揎云碧袖,楼前知有断肠人。”亦指失意的人。元马致远《天净沙》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辩口谈天

    源见“邹衍谈天”。谓议论宏大,十分雄辩。唐罗隐《酬黄从事怀旧见寄》诗:“长绳系日虽难绊,辩口谈天不易穷。”【典源】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驺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