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天问
同“呵壁问天”。清 丘逢甲《三叠醇字韵赠实甫》:“龙蛇走壁呵天问,珠玉挥毫对佛陈。”
同“呵壁问天”。清 丘逢甲《三叠醇字韵赠实甫》:“龙蛇走壁呵天问,珠玉挥毫对佛陈。”
意谓烦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孔子路过泰山之旁,听到一个老妇哭声很悲切,就使子路前去询问原因说,听您哭声这样伤心,一定有十分悲惨的遭遇吧!那个老妇答道,是啊!过去我的公公和丈夫都先后死
同“雾豹”。清毛奇龄《奉赠吴金吾七十初度》诗:“清江藏龙雾藏豹,七十年来并渔钓。”
源见“高凤漂麦”。形容读书专心,下雨漂麦而不知。宋苏轼《徐大正闲轩》诗:“卧看毡取盗,坐视麦漂雨。”
同“山鸡舞镜”。宋苏轼《石镜》诗:“山鸡舞破半岩云,菱叶开残野水春。”
源见“膻行”。比喻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行为。梁启超《灭国新法论》:“夫使外国借债于我,而非有大欲在其后也,则何必互争此权,如蚁附膻,如狗夺骨?”见“如蚁慕膻”。梁启超《灭国新法论》:“夫使外国借债于我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唐李白《秋浦寄内》诗:“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词语五色鱼】 汉语大词典:五色鱼
源见“解民倒悬”。解救苦难。唐元稹《和乐天赠樊著作》:“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词语解悬】 汉语大词典:解悬
冤家:仇人。也为对所爱者的昵称。 不是冤家就聚不到一块。 表示双方既有矛盾,又难以拆开。语出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三:“师云:‘读书人已在这里,且作么生与伊相见’?乃顾视左右云:‘不是冤家
源见“留侯借箸”。指高才献策。元谢应芳《赠章彦复省掾》诗:“祖逖鞭方着,张良箸欲筹。”
《隋书.王劭传》:“〔隋文帝〕梦欲上高山而不能得,崔彭捧脚,李盛扶肘得上。”后以“捧脚”指奉承谄媚。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留声机器的回音》:“你看这位小丑多么神气!这些捧脚的青年多么可悯呢!”【词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