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指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是国内最有才能之人,没有人可与他相比。后以此典比喻才能出类拔萃的人。韩信不被汉王刘邦重用,便不辞而别,萧何亲自急忙追赶韩信,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刘邦,汉王刘邦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是什么原因?”萧何说:“我不敢逃跑呀,我是去追找逃跑之人。”汉王刘邦说:“你追找的人是谁?”萧何说:“韩信哪。”汉王刘邦又骂道:“将领们逃跑的多得数以十计,你都没有去追赶;你去追赶韩信,这是扯谎。”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一国之杰出人才,普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那自然没有地方用得着韩信;如果决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和你商量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怎样决策罢了。”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1页:“居(停留)一、二日,何来谒(yè业,拜见)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wàng旺,称王)汉中(陕西秦岭以南一带及湖北西北部),无所事(用)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指“长王汉中”和“争天下”两种计策)耳。”

【例句】:

宋·黄庭坚《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东南淮阴惟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4折:“似臣呵,常有人数;论此人,国士无双。” 明·沈采《千金记·救齐》:“他有谋略,号为国士无双,你怎么轻觑他?”


主谓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形容才能优异,国中独一无二。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宋·黄庭坚《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东南淮海惟扬州,~秦少游。”△褒义。用于赞赏贤才。→举世无双盖世无双 江东独步 天下无双 世不二出 天下第一 ↔无独有偶 天外有天 山外有山 饭袋酒囊


【词语国士无双】  成语:国士无双汉语词典:国士无双

猜你喜欢

  • 荆枝

    源见“田家荆合”。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唐杨炯《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国卬,穀州刺史,弟国稀,仁州刺史,荆枝擢秀,棣萼生光。”【词语荆枝】   汉语大词典:荆枝

  •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皱眉:蹙紧双眉,形容忧虑的样子。切齿:形容仇恨的样子。 一生不做亏损人的事,世上就不会有仇恨自己的人。语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二引《复斋漫录》:“邵尧夫居洛四十年,安贫乐道,自云未尝皱眉

  • 萧朱

    《汉书.萧望之传》附萧育:“(育)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

  • 灞桥风雪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近有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灞桥,在陕西长安东。唐昭宗的宰相郑綮很会做诗。有人问他最近写诗了吗?他说:我的

  • 刻烛成篇

    源见“击钵催诗”。形容文思敏捷,文才出众。清吴伟业《题西泠闺咏》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词语刻烛成篇】   汉语大词典:刻烛成篇

  • 髭撚

    同“撚须”。清李渔《意中缘.露丑》:“我则道哦韵试铿锵,却原来是髭撚太苦逼成凄响。”【词语髭撚】   汉语大词典:髭撚

  •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不论干好事还是干坏事,后来都会有报应,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旧时流传的一种唯心主义因果报应论。语出宋.俞成《萤雪丛说.善恶有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此古诗也。一是反说,一是正说。”元.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春风吹拂中,洋洋自得地跨马飞奔,一天之内把百花似锦的长安春色浏览无余。唐制,新进士及第后,可以在京都长安骑马游观。 旧时形容读书人科举成名后的得意情态。 后也表示工作进展顺利时的喜悦之情。语出唐

  • 集腋为裘

    同“集腋成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见“集腋成裘”。【词语集腋为裘】  成语:集腋为裘汉语大词典:集腋为裘

  • 定远侯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汉和帝刘肇永元七年,“下诏曰:‘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服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阗以西。超遂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