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小时了了

小时了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文举至门,……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了了:聪敏伶俐,明白事理。后因以“小时了了”指人在少年聪明伶俐之典故。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计缚剧盗如反掌,直教天子送还家。”


主谓 了了,聪明。指幼年聪慧。《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融)年十岁,随父到洛……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褒义。常用于讲人小时聪明而不能断定长大后必有成就。


【典源】 《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㑺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弈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uji)。”《后汉书·孔融列传》亦载,末作“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今译】 后汉孔融 (字文举) 年十岁时,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膺 (字元礼) 有盛名,任司隶校尉,拜访的人都是有才华名声的文士及中表亲戚。孔融至门,对门吏说:“我是李府君亲戚。”见面后,李膺问:“您与我有什么亲呀?”孔融回答:“以前先君仲尼 (即孔子) 与您先人伯阳 (即老子),是师生的关系,所以我与您是世家通好啊。”李膺及宾客们没有不惊讶称赞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 (一作“炜”) 也来到,别人将孔融的话告诉他,陈说:“小时聪明,大了不一定就行。”孔融马上答话:“想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了。”弄得陈韪很尴尬。李膺大笑说:“你将来一定是了不起的人才。”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年轻人、儿童才华出众,聪敏喜人; 或以“通家孔李”等指两家是世好、亲戚。

【典形】 大不必佳、孔李通家、夸了了、通家孔李、小时聪了、元礼叹高明、长大未必奇、嗤了了、了了自小时、人中奇。

【示例】

〔大不必佳〕 唐·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童子何知兮,公近成人; 大不必佳兮,公德日新。”

〔孔李通家〕 元·揭傒斯《蔡七祖真人得朱文公所书》:“今人题遍古人书,孔李通家意未疏。”

〔夸了了〕 宋·范成大《信笔》:“童子昔曾夸了了,主翁今但诺醒醒。”

〔通家孔李〕 清·钱谦益《赠张绥子》:“莫讶心期托年少,通家孔李更谁亲。”

〔小时聪了〕 清·唐孙华《英孙》:“小时聪了大不然,乃知此语非欺谩。”

〔元礼叹高明〕 清·唐孙华《忆颐儿时就婚外家》:“元礼叹高明,仲宣疏座

友。”

〔长大未必奇〕 宋·陆游《开孙满月》:“就令长大未必奇,亦作人间孔文举。”


【词语小时了了】  成语:小时了了汉语词典:小时了了

猜你喜欢

  • 杜康造酒

    《尚书.酒诰》:“酒之所兴,肇之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出,不由奇方。”酒的兴起,可追溯到上古伏羲氏,古代造酒人有人说是狄仪,又说是杜康。据传说,杜康为

  • 盐车骐骥

    源见“骥伏盐车”。喻遭受压抑,处境困厄的贤才。明 杨柔胜《玉环记.李晟招贤》:“盐车骐骥岂终淹,十载狐裘竟凋敝。”

  • 学植

    同“学殖”。《晋书.王舒传》:“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臣幼无学植,长阙裁成。”【词语学植】   汉语大词典:学植

  • 五色笔

    源见“江淹梦笔”。谓文才出众。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诗:“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词语五色笔】   汉语大词典:五色笔

  • 剑炊矛淅

    源见“盲人骑瞎马”。形容极其危险。黄澜《和高天梅步沈太侔感事用梅村滇池铙吹韵即呈兰史丈》之三:“长发何曾下太荒,剑炊矛淅极苍黄。”

  • 非偶

    源见“齐大非偶”。谓不适当的婚配或不相称的配偶。《宋书.武帝纪中》:“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与德文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清李渔《奈何天.软诓》:“家奴何氏,不幸遇奸谋,失身非偶。”【词

  • 东西南北客

    同“东西南北人”。宋陈与义《欲离均阳而雨不止书八句寄何子应》诗:“纶巾老子无遗策,长作东西南北客。”见“东西南北人”。【词语东西南北客】  成语:东西南北客汉语大词典:东西南北客

  • 一字不苟

    指在诗文中即使一字不妥,也不轻易放过。清代褚人获《坚瓠七集》卷四:“高达夫适官两浙观察使,过杭之清风岭,即谢家东山景也。题诗云:‘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厥后

  • 琴中趣

    《晋书.陶潜传》:“(潜)性不解音,而畜(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古人以琴书诗酒佐雅兴,陶渊明虽不善晓音律,却雅兴长存。他的琴不具弦徽,却又

  • 他乡逢故

    见“他乡遇故知”。《隋唐演义》97回:“表兄昔日既有桑间之喜,今又~,极是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