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扬觯

扬觯

礼记.檀弓下》:“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音zhì,古代一种酒器)。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即献毕,斯扬觯,属之‘杜举’。”

春秋时候,晋国功臣荀盈死了,未行葬礼,晋平公却在宫中饮酒作乐。厨师杜蒉认为这是违背礼仪的,便用罚酒的方式,向平公讽谏。杜蒉上堂斟酒三杯,一杯请太师师旷喝了,第二杯又请近臣李调饮下,第三杯酒自己面北而跪,一饮而尽,然后快步走下堂去。平公莫名其妙,便把杜蒉叫回来,问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杜蒉说,但逢忌辰,不当奏乐,荀盈刚死,尤其不应该。师旷身为乐师,不告知君王;李调身为近臣,又不谏正,这都是失职行为,所以要各罚酒一杯。平公又问,你自己饮一杯是什么意思呢?杜蒉说,我身为厨师,却越职去干涉君王的事,故自罚酒一杯。平公听了,说道:“这样说来,我也有过失,把酒斟满,也当罚我一杯!”杜蒉洗净杯子斟满酒,高高举起,递给平公。平公举着酒杯,对大家说:“如果我死后,请不要扔掉这个酒杯!让后世作为鉴戒吧!”从此以后,凡享宴敬酒,总要举起酒杯,称为“杜举”。后因以“扬觯”、“杜举”为规君停乐,罚酒讽谏的典故,也以“杜举”称宴饮干杯。

周书.武帝纪》:“苌弘表昆吾之稔,杜蒉有扬觯之文。”唐.裴度《黄目樽赋》:“自合礼于宗彝,匪齐名于杜举。”


【词语扬觯】   汉语词典:扬觯

猜你喜欢

  • 挈屐而归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一:“(何随)家有竹园,人盗其笋。随遇行见之,恐盗者惊怖走竹中,伤其手足,挈屐徐步而归。其仁如此。”屐( ㄐㄧ jī 机):木屐,木底的鞋子。脱下木屐,手提而归,暗喻对小偷

  • 指天射鱼

    对着天射鱼,喻必不可得。汉代刘向《说苑.尊贤》:“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词语指天射鱼】  成语:指天射鱼汉语大词典:指天射鱼

  • 负薪之病

    同“负薪之疾”。《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见“负薪之忧”。《史记·平津侯主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恐先狗马填沟壑。”【词

  • 车轮四角

    唐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唐张祜《读曲歌》之二:“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看渠驾去车,定是无四角。”车轮生了角,且是四角,自然无法开动了。后遂以“车轮四角

  • 李氏断臂

    《新五代史.杂传序》:“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之事……凝家青 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

  • 栖苴

    《诗经.大雅.召旻》:“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汉.毛氏传:“苴,水中浮草也。”东汉.郑玄笺:“王无恩惠于天下,天下之人如旱岁之草,皆枯槁无润泽,如树上之栖苴。”苴,音chá。栖苴是挂在树上变

  • 季布千金诺

    源见“一诺千金”。泛指信实可贵的诺言。唐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诗:“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 雕虫末伎

    同“雕虫小技”。明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雕虫末伎,作为铙歌鼓吹曲,以继《采芑》《江汉》之馀响。”见“雕虫小技”。【词语雕虫末伎】  成语:雕虫末伎汉语大词典:雕虫末伎

  • 舍留官犊

    同“罢官还犊”。唐王维《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壁挂胡床,舍留官犊;人吏老幼,涕泗号哭。”

  • 蒸藜不熟

    蒸野菜没蒸熟。曾参休妻故事。《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曾)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蒸藜不熟,因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