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披榛采兰

披榛采兰

披:拨开。榛:丛生的野草。兰:兰花。拨开丛生的杂草去采摘兰花。比喻选拔贤才。典出晋皇甫谧事迹。皇甫谧(mì密)事迹见前“察察而明”条。谧甚有令誉,而隐居不仕。晋武帝司马炎屡屡下诏书催他出来任职,他被迫上疏,自称为草莽之臣。疏中说:“我是年老疲弊之人,又染病在身,无意进取,习惯于山林生活,与鸟兽为伴,而不知人间纲理伦常。陛下‘披榛采兰’,却连我这样的野草也一齐收了。……不要再让泥滓染浊了清清的水流。”

【出典】:

晋书》卷51《皇甫谧传》1415页:“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称草莽臣曰:‘臣以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群。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

【例句】:

清·谭献《复堂类稿·文一·唐诗录序》:“及唐代之作者,异泾分渭,披榛采兰,举三百年之遗文,离为八集,都为一编。”


连动 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撷兰花。比喻选拔才俊之士。语出《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白洋《校园日记》:“你以为这项工作谁都能干吗? ~说起来是那么浪漫而富有诗意。”△褒义。多用于比喻选材方面。→披沙拣金


【词语披榛采兰】  成语:披榛采兰汉语词典:披榛采兰

猜你喜欢

  • 身镜体牖

    指眼与耳。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形相》:“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视多则镜昏,听众则牖闭。妾有磨镜之石,决牖之术。”牖( ㄧㄡˇ yǒu 有):窗。并列 身体上的镜子和窗户,比喻眼睛和耳

  • 赤九

    《后汉书.耿纯传》:“时真定王 刘扬,复造作谶记云:‘赤九之后,瘿扬为主。’”李贤注:“汉以火德,故云赤也。光武于高祖九代孙,故云九。”后因以“赤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清 丘逢甲《岁暮杂感》诗:“终见

  • 十驾

    《苟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唐.杨惊注:“言驽马十度引车。”又《修身篇》:“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所谓“十驾”是指马驾车子正常行十天的路程。这里以“驽

  • 建瓴之势

    见“高屋建瓴”条。【词语建瓴之势】  成语:建瓴之势

  • 如椽笔

    《世说新语.佚文》:“王珣梦人以大笔与之,管如椽子大。既觉,语人曰:‘此他日当有大手笔事。’少日,烈宗晏驾,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此据《北堂书钞》“艺文部”十,《太平御览》卷三九九、五九六、六百五校

  • 获兔者犬,指踪者人

    获取野兔的是猎狗,而指示野兔踪迹的是猎人。 意谓后者的贡献大于前者。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宋.田锡《论举武勇才器奏》:“若求骑射之艺,勇

  • 汉誓

    同“黄河誓”。明袁衷《送陈德夫使鲁》诗:“河山藏汉誓,宝玉展周亲。”【词语汉誓】   汉语大词典:汉誓

  • 陈蕃一室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陈)蕃年十五,尝闲外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 衢室之问与明台之议

    《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者(明台,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下听于人也。”明台,是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主要是征求贤达者的意见。衢室,原指修筑于通衢大道旁之室,为了便于倾

  • 结驷列骑

    见“结驷连骑”。汉·韩婴《韩诗外传》卷9:“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食方丈于前,如何?”【词语结驷列骑】  成语:结驷列骑汉语大词典:结驷列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