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唐.元稹《离思》诗之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氏写的五首诗之一。开头两句比喻自己与妻韦氏之间的深厚情谊,似深沉的沧海和巫山神女所幻化的美丽的行云。正因为曾经沧海、久入巫山,故再逢一般的“水”与“云”,便觉得不新奇了。后两句是说与妻诀别后,即使留止于花间,也懒得回看一眼,这一半是因为诗人修道之心,一半却是由于对妻室真挚的爱情所至。后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喻指见过大世面,眼界高,对于一般的东西就看不上眼,对于平常的事物难于引起重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生凝思良久,但云:‘勿须。’面壁吟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意为见过大海,其他的江、河、湖水都不算什么了,比喻见过大世面,眼界甚高。

“沧海”,古人认为就是大海。因海水深而呈青苍色,故大海称为 “沧海”。

此语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 《离思》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一句 “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同前一句相仿,谓除了巫山的云之外,其他的云便不算什么了。因巫山云雨,变幻奇妙,天下之云无可与比。

元稹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表明韦丛是他的最爱,任何女人都取代不了。他们的夫妻深情,有如沧海水、巫山云。诗为七绝,后二句是: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为君。”


猜你喜欢

  • 东施效颦

    颦亦作矉。东施,丑女名;颦(pín),皱眉。东施效颦,比喻从表面上盲目地生硬模仿人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庄子在批评儒家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坚持推行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越国

  • 惊雷破柱

    《世说新语.雅量》:“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烂,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晋时,夏侯玄所倚之柱遭到雷击,他仍然镇定如初。后因用为咏有胆量的典故。唐.李商隐《

  • 猿献玉环

    后蜀.顾夐《袁氏传》:“……袁氏己鞫(注:穷困)育二子,治家甚严,不喜参杂。后恪之长安谒旧友人,王相国缙遂荐于南康张万顷大夫,为经略判官,挈家而往。袁氏每遇青松高山,凝睇久之,若有不快意。到端州,袁氏

  • 无袴之公

    《三国志.魏书.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逵世为著姓,少孤家贫,冬常无袴,过其妻兄柳孚宿,其明无何,著孚袴去,故时人谓之通健。”三国魏贾逵少孤家贫,冬常无袴。后以此为咏家贫之典。清.蒲松龄《聊斋志

  • 于公

    源见“于公高门”。称誉贤明有德之官。清袁枚《哭李方伯》诗:“鲍叔已亡知我少,于公虽去活人多。”

  • 菟裘

    春秋鲁国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隐公曰:‘使营菟裘,吾将老焉。’”后世因以“菟裘”指退隐养老的地方。【词语菟裘】   汉语大词典:菟裘

  • 批龙鳞

    同“犯鳞”。清朱彝尊《兴化李先生请寿诗》:“掖垣竹埤历八舍,抗疏岂惮批龙鳞。”【词语批龙鳞】   汉语大词典:批龙鳞

  • 椿算

    同“椿年”。宋李曾伯《沁园春.代为亲庭寿》词:“从今去,更八千椿算,才一春秋。”【词语椿算】   汉语大词典:椿算

  • 丘嫂颉羹

    《史记.楚元王世家》载:“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佯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

  • 赵岐忙

    《后汉书.赵岐传》:“(赵岐)年三十余,有重疾,卧蓐七年,自虑奄忽,乃为遗令敕兄子曰:‘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可立一员石于吾墓前,刻之曰:“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