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有名无实

有名无实

原指有名望而无财富,后来泛指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春秋时期,韩起主持晋国政务以后,为自己的贫穷而发愁。大夫叔向却向他祝贺。韩起说,我虽然有正卿之名,却没有与此地位相称的财物,无法和其他卿大夫相比,所以才感到忧虑,而你却向我祝贺,这是什么缘故?叔向说:“从前栾武子担任晋国上卿,但他没有一卒之田,所居之处连祭祀先祖用的祭品都摆设不起,而他实行德政,使得诸侯和少数民族都望风归顺。现在您象栾武子那样贫穷,我想您也会象他那样推行德政,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多考虑行德,而忧财富不足,吊丧还来不及呢,那里还能祝贺?”叔向的一席话,使韩起顿时醒悟,急忙向他叩头称谢。并说:“我几乎要灭亡了,因为您的开导才得以生存,不只是我,我们韩氏宗族都感谢您的恩赐。”

【出典】:

国语·晋语》:“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循吏列传·黄霸传》:“并行伪貌,有名亡实。” 西晋·陆机《五等诸侯论》:“割削宗子,有名无实,天下旷然,复袭亡秦之轨矣。”


并列 空有名义或名声而没有实际内容。语本《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骗子》:“如果真正佳人,何妨重价,第恐~耳。”△贬义。用于徒有其名者。→名存实亡 名不副实名不符实 龟毛兔角 缘名失实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也作“有名亡实”、“有声无实”。


【词语有名无实】  成语:有名无实汉语词典:有名无实

猜你喜欢

  • 一落千丈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原指琴声骤然低落。后常用以形容景况急剧下降。宋王迈《上何师启》:“失势一落千丈强,自安蹇步;冲人决起百余尺,坐看群飞。”述补 形容下降得很厉

  • 白马清流

    《旧五代史.李振传》:“天祐中,唐宰相柳璨希太祖旨,谮杀大臣裴枢、陆扆等七人于滑州 白马驿。时振自以咸通、乾符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尤愤愤,乃谓太祖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后用

  • 了身达命

    佛家语。彻底了悟、超凡出世的意思。明施耐庵《水浒》第九十回:“(智真长老)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教他来尘世中走这一遭。”并列 ①安身立命。《水浒传》11

  • 陶公醉

    同“陶令醉”。唐戴叔伦《永康孙明府颋秩满将归枉路访别》诗:“不学陶公醉,无因奈别何!”

  • 斗极

    《晋书.天文志上》:“斗(北斗星)为人君之象,号令人主也。”又:“北极(北极星),北辰最尊者也。”后因以“斗极”喻指天皇或帝王。前蜀杜光庭《马尚书本命醮词》:“悬命籍于天关,系生死于斗极。”亦喻指名高

  • 折辕车

    参见:张堪折辕

  • 博而不精

    指学问广博而不精深。《后汉书.马融传》:“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并列 学识广博但不专精。《后汉书·马融传》:“(融)尝欲训《

  • 扇风

    同“扇逐仁风”。前蜀贯休《别卢使君》诗:“扇风千里泰,车雨九重闻。”【词语扇风】   汉语大词典:扇风

  • 孟笋抽冬

    同“孟宗泣笋”。明徐渭《杖复竹为孀妇赋》诗:“一从孟笋抽冬后,再见雷州挂纸还。”

  • 昭王市骨

    同“燕昭市骏”。唐柳宗元《斩曲几文》:“昭王市骨,乐毅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