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晚上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一时也不放松。刘琨(271一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任并州刺史,愍帝司马邺时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招抚流亡,与刘聪、石勒对抗,对晋朝忠心耿耿。后为石勒战败,投奔段匹碑,不久被害。其诗作慷慨激昂,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刘琨年少时志向远大,才华纵横,和祖逖相交甚厚,常同床共寝,闻鸡起舞。他听说祖逖被任用,很是感慨,给亲朋写信说:“我头枕武器以待天亮,立志扫平敌寇,只是常担心祖逖抢在我的前面。”

【出典】:

晋书》卷62《刘琨传》1690页:“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

【例句】:

宋·李璮《水龙吟》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叹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文人不免无文,武人也一样不武。说是‘枕戈待旦’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


连动 枕着兵器睡觉或休息,等待天亮。形容士兵保持警惕,或迫切等待投入战斗。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朕这里,不光有封赏的恩旨,更有八十万铁骑~!”△褒义。多用于战事方面。→严阵以待 ↔偃旗息鼓。也作“枕戈达旦”、“枕戈以待”。


【词语枕戈待旦】  成语:枕戈待旦汉语词典:枕戈待旦

猜你喜欢

  • 杜曲桑麻

    唐.杜甫《曲江》诗:“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杜曲,地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唐时为大姓杜氏聚居处,杜曲称北杜,杜固称南杜。杜甫曾居杜曲。后遂以“杜曲桑麻”指在家务农。元.张可久〔双

  • 东家子

    源见“东墙窥宋”。指美貌女子。唐李群玉《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明汤显祖《紫箫记.下定》:“何处东家之子,嫣然一笑,下蔡魂迷。”【词语东家子】   汉语大词典:东家子

  • 春山

    源见“远山眉”。喻指女子的秀眉。唐李商隐《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清 洪楝园《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蒂,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词语春山】   汉语大词典:春山

  • 豫章书

    源见“致书邮”。请人代传的书信。清王士禛《金陵陈士业先生兼寄伯玑》诗之一:“昨朝扬子县,远寄豫章书。”

  • 暂纵遣

    源见“虞延克期”。表示官吏恩慈。宋苏轼《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馀复忝郡寄再经除夜庭事萧然三圄皆空》诗:“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谁能暂纵遣,闵然愧前

  • 丽牲

    《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本谓古代祭祀时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后以“丽牲”借指碑石。清魏源《陶文毅公神道碑》:“用敢删举其要者,揭诸丽牲,以饷来世。”

  • 竽滥

    源见“滥竽充数”。谓以次充优。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高子,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同异之辨……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群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

  • 戏五禽

    同“五禽戏”。唐李商隐《寄华岳孙逸人》诗:“海上呼三鸟,斋中戏五禽。”【词语戏五禽】   汉语大词典:戏五禽

  • 精卫

    源见“精卫填海”。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鸟名。后多以借指有仇恨志在必报或不畏艰难、奋斗不懈之人。元张昱《感事》诗之一:“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明边贡《谒文山祠》诗:“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

  • 马融笛

    《后汉书.马融传上》:“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善鼓琴,好吹笛。”《文选》卷十八马季长(融)《长笛赋序》:“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有雒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