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梃击

梃击

梃(tǐng挺):木棒。“梃击”,为晚明三案之一。明神宗(1573-1619年在位)时,郑贵妃有宠,朝臣多怀疑神宗欲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于是纷纷上疏请求神宗早正储位。后王恭妃之子朱常洛被立为太子,而神宗并不满意,郑贵妃更怀恨在心。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傍晚,有一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执木棒,闯进太子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被抓获后经过审讯,他供出是受郑贵妃手下太监刘成、庞保所指使。于是人们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神宗不愿深究,就给张差定了个疯癫奸徒的罪名,将他杀掉了,并将庞保、刘成在内廷击毙,匆匆了结此案。史称“梃击”案,与“红丸”、“移宫”并称为“三案”。

【出典】:

明史》卷21《神宗本纪二》290页:“夏五月己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击伤守门内侍,下狱。丁巳,刑部提牢主事王之采(cài菜)揭言张差狱情,梃击之案自是起。己巳,严皇城门禁。癸酉,召见廷臣于慈宁宫。御史刘光复下狱。甲戌,张差伏诛。”

【例句】: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5《三案》:“帝以事连贵妃,恐付外益滋口实,乃毙保、成于内,三道、守才远流,其事遂止。此梃击一案也。”


【词语梃击】   汉语词典:梃击

猜你喜欢

  • 轮焉奂焉

    同“美轮美奂”。清 王紫诠《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崇台广榭,万户千力,轮焉奂焉,莫不备极工巧。”并列 形容高大而众多。语本《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 美哉奂

  • 鹊桥相会

    后世文学作品中,常以“鹊桥”或“牛女”比喻男女离合的爱情故事。唐.杜甫《天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权德舆《七夕》诗:“今日云軿(音píng,古代妇女所乘的有帷幕的车)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 海翁狎鸟

    同“海上鸥盟”。清程先贞《还山春争》诗:“园客收蚕行作茧,海翁狎鸟坐忘机。”

  • 河东三凤

    《新唐书.薛元敬传》:“元敬,隋选郎迈之子,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世称‘河东三凤’。收为长离,德音为鸑鷟,元敬年最少,为鵷雏。”后以“河东三凤”指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三人同时以才华名于世。明 邵璨《

  • 桓公事

    《史记.刺客列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

  • 灵蛇珠

    源见“隋侯之珠”。比喻锦绣文才。清黄宗羲《寿李杲堂五十序》:“而当日所为之文章,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者,竟不异虫欢鸟聒,过耳已泯。”【词语灵蛇珠】   汉语大词典:灵蛇珠

  • 畏后生

    《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曾说过:后生可畏。故后用以称誉年少人之典。唐.李白《上星邕》有“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句。

  • 携妓东山

    同“东山携妓”。唐李白《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诗:“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

  • 观过斯知仁矣

    过:错误。仁:这里同“人”。 看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语出《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后汉书.吴祐传》:“掾以亲故,受污秽之名,所谓观过斯知仁矣。”

  • 三冬问学

    源见“三冬足文史”。谓勤奋读书。明姚夔《勉思行赠吴春秀才》诗:“况尔青年迈等夷,三冬问学功未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