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泾渭分明

泾渭分明

泾渭,是发源于甘肃而流经陕西的两条河流,泾渭分明,原指两条河流清浊不同,后则予以引申,比喻界限十分明显或是非曲直,不可混淆。古代民歌中有一位遭遗弃的妇女说,和渭水相比,泾水浊,泾水你停下来也清一清。想当年,你的新婚多快乐。到如今,你却翻脸不相亲。不要拆去我的鱼梁,不要搬动我的渔篓。唉,如今我自身已难保,又何必再去顾以后。

【出典】: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shí)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例句】:

晋书·王濛传》与王导笺:“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泾渭混流,亏清穆之风。” 清·曹雪芹《红楼梦》79回:“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


主谓 泾河和渭河的水清浊不同,同流而清浊不混。比喻事物界限分明,不可混淆。语本《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喻世明言》卷10:“他胸中渐渐~,瞒他不得了。”△褒义。常用作对事物明辨是非,界限分明。→善善恶恶是非分明 ↔混淆是非 改是成非。 也作“泾清渭浊”、“泾渭自分”、“泾渭自明”、“泾浊渭清”。


解释泾河的水流清澈,渭河的水流浑浊,在两条河水的交界处水流仍然清浊分明,不相混杂。后用来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诗经》中的《谷风》是邶地的民歌,叙述一位妇女诉说丈夫喜新厌旧,自己遭受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心情。其中第三段说:“泾水因为渭水而浑浊,但在那两条河流的交界处,清浊仍然分明。你们新婚快乐无比,对我却毫不顾惜。你们不要走近我捕鱼的鱼梁(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不要取走我架在鱼梁上的鱼篓。唉!其实我自己已被赶走而不能容身,哪里还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这位遭受抛弃的妇女把自己比作清澈的泾水,把鸠占鹊巢的妇女比作混浊的渭水,抒发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感受。

例句

赌博不是娱乐,娱乐不能赌博,两者之间泾渭分明。


【词语泾渭分明】  成语:泾渭分明汉语词典:泾渭分明

猜你喜欢

  • 哭笋

    源见“孟宗泣笋”。称扬至诚孝亲,感天动地。明无名氏《薛苞认母》一折:“孟宗为他母亲呵,哭笋在竹边。”

  • 燕蝠相争

    宋.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寄周邠诸诗》:“(苏)舜举言,自来闻人说一小话云: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诉之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至路次逢一禽,谓燕曰:‘不须往诉,凤凰

  • 同寅

    源见“同寅协恭”。称同僚。宋张镃《送赵季言知抚州》诗:“同寅心契每难忘,林野投闲话最长。”【词语同寅】   汉语大词典:同寅

  • 楼上胡床

    源见“南楼”。借指据胡床咏谑游乐的名公巨人。宋张榘《烛影摇红.再次虚斋先生梅词韵》词:“楼上胡床,笑谈声里机谋远。甲兵百万出胸中,谁谓江流浅?”

  • 求田计

    同“求田问舍”。明高启《郊墅杂赋》之二:“且作求田计,元龙岂我能?”

  • 饮瓢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贫乐道。唐戴叔伦《赠康老人洽》诗:“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词语饮瓢】   汉语大词典:饮瓢

  • 啮被

    《南史.乐颐之传》:“乐颐之(《南齐书》作‘乐颐’)字文德,南阳湼阳人也,世居南郡,少而言行和谨,仕为京府参军。父在郢病亡,颐之忽悲恋涕泣,因请假还,中路果得父凶问,便徒跣号咷,出陶家后渚,遇商人附载

  • 玉马走

    南朝梁.孙柔之《瑞应图》曰:“玉马者,瑞器也,王者清明笃贤则至。”(据《初学记》卷九引)《文选》卷四十南朝梁.任彦升(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奔,表微子之去。”唐.李善注:“《论语比考谶》

  • 厥角稽首

    见〔若崩厥角稽首〕。并列 古时表示最尊敬的一种拜跪礼节。《孟子·尽心下》:“若崩,~。”△褒义。多用于表示人的礼仪真诚敬重。→顶礼膜拜【词语厥角稽首】  成语:厥角稽首汉语大词典:厥角稽首

  • 杏林

    晋.葛洪《神仙传.董奉》:“董奉者,字君异,侯官人也。吴先主时,有少年为奉本县长,见奉四十余,不知其道。……(奉)后还豫章(即今南昌市)庐山下居(一说隐居于安徽凤阳县杏山)……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