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三槐九棘”。又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八载:宋王佑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旦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王氏。后因以“王槐”祝颂家门兴盛。明杨慎《鹧鸪天.戊申初度》词:“三凤兆,
同“鲛绡”。唐顾况《送从兄使新罗》诗:“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词语泪绡】 汉语大词典:泪绡
同“别鹤操”。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呀!又弹出个《别鹤怨》来!”【词语别鹤怨】 汉语大词典:别鹤怨
源见“一阳生”。指冬至日。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序》:“隆庆壬申一阳日,德洪百拜识。”【词语一阳日】 汉语大词典:一阳日
同“触斗蛮争”。宋朱松《书屋述还》诗:“已笑荣枯卢白戏,不须物我触 蛮争。”
比喻时机难得,不可错过。出自五代安重荣之语。安重荣(?-942年)小字铁胡,朔州(今山西朔县)人。自幼体壮力强,善骑射。后唐时任振武道巡边使。后归石敬瑭,任成德军节度使,累迁至使相。他对石敬瑭认契丹为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写风雪或风雨声中,对床谈心的情景。“夜雨对床”之语,唐人多有。宋.苏轼、苏辙兄弟诗中
《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原谓民性如星,星好风雨,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以“毕雨箕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前蜀杜光庭《晋公北帝醮词
同“贾馀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潘岳敏给,辞自和畅,钟美于《西征》,贾馀于哀诔,非自外也。”
源见“探骊得珠”。喻指应试得第。唐黄滔《寄同年封舍人渭》诗:“龙颔摘珠同泳海,凤衔辉翰别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