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温八叉

温八叉

源见“叉手吟”。指唐代诗人温庭筠。《红楼梦》四九回:“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


【典源】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今译】 唐代温庭筠才思敏速,善作小赋,从来不起草稿。每次入试作赋,每叉手一次即作好一韵,叉手八次八韵已成。人称为温八叉 (吟)。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人富于才华,文思敏捷。

【典形】 八叉手、叉手万言、赋作叉手速、手八叉、手频叉。

【示例】

〔八叉手〕 元·方回 《八月二十四日宾旸华父》:“我有平生八叉手,兴来举酒尚洋洋。”

〔叉手万言〕 明·高启《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入场叉手万言就,众目一叶惊先穿。”

〔赋作叉手速〕 宋·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手八叉〕 明·高启《送贾二进士归省》:“年少擅词华,曾看手八叉。”

〔手频叉〕 清·王摅《咏雪次东坡韵》:“闻道灞桥诗思好,朔风驴背手频叉。”


【词语温八叉】   汉语词典:温八叉

猜你喜欢

  • 史丹青蒲

    《汉书.史丹传》:“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凡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室,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於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 青蝇白璧污

    同“青蝇点素”。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曲:“鄙夫,利徒,今古无其数。青蝇白璧岂能污?”

  • 商霖

    同“商家霖”。唐许浑《蒙河南刘大夫见示吏部张公喜雪酬唱辄敢攀和》:“即应携手去,将此助商霖。”《宋史.张商英传》:“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词语商霖】   汉语大词典:商霖

  • 马头草檄

    檄(xí席):古代用于征召、告示、声讨的文书。在马上写成檄文。形容思维敏捷、挥毫而就。又作“马前草诏”、“檄书倚马”。出自唐薛收事迹。薛收(601-603年)字伯褒,浦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唐初

  • 大羹不和

    大( ㄊㄞˋ tài )羹:不和五味的肉汁。 比喻格调高雅的事物,往往不事雕饰。语出《礼记.乐记》:“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郑玄注:“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清.李渔

  • 陇头梅

    源见“陆凯传情”。借指远方亲友的音讯。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诗:“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三尺剑

    《史记.高祖本纪》:“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西汉王朝建立后,淮南王黥布起兵谋反。刘邦率军征讨,被流矢射中,伤病不起。吕后请来名医为刘邦治病。

  • 表饵

    源见“三表五饵”。泛指对付敌人的策略。唐白居易《御戎狄策》:“故王恢陈征讨之谋,贾生立表饵之术。”明黄瑜《双槐岁钞.何左丞赏罚》:“真(何真)第三子贵,曰何三舍者,与从简皆勇而有谋,素相合,从简力请贵

  • 死为星辰

    《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崔(譔)云:‘傅说死,其精神乘东维,托龙尾,乃列宿。今尾上有傅说星。’”古代传说,殷高宗武丁的

  • 鼎湖悲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哀悼帝王崩逝。元郑元祐《飞龙亭》诗:“方蒙宣室召,忽抱鼎湖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