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满城风雨

满城风雨

惠洪《冷斋夜话》卷四载:宋诗人谢无逸写信问诗友潘大临最近可有佳作,潘回信说:“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因以“满城风雨”为咏重阳秋景的典故。宋 曾惇《点绛唇.重九饮栖霞》词:“九月传杯,要携佳客栖霞去。满城风雨,记得潘郎句。”后亦用以比喻消息传开,众口喧腾。老舍《且说屋里》:“理想的家庭,没闹过一桩满城风雨的笑话,好容易!”


偏正 原指风雨交加的深秋景色,今比喻事情传播之快,众口议论纷纷,到处轰动回响。语本唐·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宋·潘大临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唐弢《琐忆》:“还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略含贬义。用于信息传播方面。→道路藉藉 ↔一片祥和 秘而不宣


【典源】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以俗氛所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闻者笑其迂阔。”

【今译】 宋代潘大临善于写诗,多有佳句,然而非常贫困。友人谢无逸曾写信来问他近来是否有新作,潘复信说:“秋天景物,处处都可吟咏,只可惜诗兴常被俗务所搅扰。昨日闲卧,我闻林间风雨声有感,欣然题壁‘满城风雨近重阳’,不料此时催租人来到,顿时兴味索然,只有这么一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秋天风物; 或指因俗事相扰而诗兴索然。

【典形】 败兴催租吏、翻喜吏征租、满城风雨、潘郎句、诗兴败催租、兴为催租败、节近多风雨、催租能败意。

【示例】

〔败兴催租吏〕 清·丘逢甲 《重阳作》:“满城风雨铸新诗,幸无败兴催租吏。”

〔翻喜吏征租〕 宋·陆游《归耕》:“有圃免烦官送菜,叩门翻喜吏征租。”

〔满城风雨〕 宋·杨万里《重九日雨仍菊花未开》:“政坐满城风雨句,平生不喜老潘诗。”

〔潘郎句〕 宋·曾惇《点绛唇·重九饮栖霞》:“九日传杯,要携佳客栖霞去。满城风雨,记得潘郎句。”

〔诗兴败催租〕 明·唐寅《西畴图为王侍御作》:“准例公田多种秫,不教诗兴败催租。”

〔兴为催租败〕明·杨慎《庆东原·菊坞吟秋》:“兴为催租败,欢因送酒来,酒酣诗兴依然在。”


【词语满城风雨】  成语:满城风雨汉语词典:满城风雨

猜你喜欢

  • 河女之章

    汉代人哀孝女曹娥所作之歌。《晋书.夏统传》:“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贞顺之德过越梁宋。其父堕江不得尸,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便投水而死,父子丧尸后乃俱出。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词语河女之章】

  • 吞毡

    源见“苏武节”。表示坚贞不屈。苏曼殊《落日》诗:“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词语吞毡】   汉语大词典:吞毡

  • 粗服乱头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容止》载:“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晋河东闻喜人裴楷,字叔则。仪表俊秀,脱去帽子,粗服乱头,也很漂亮

  • 公田之秫

    同“公田种秫”。唐王维《送郑王赴任新都序》:“杜陵解印,时卖故侯之瓜;彭泽无官,讵有公田之秫?”

  • 墦间馀酒

    源见“乞墦”。指残羹剩饭。元刘秉忠《过天井关》诗之三:“洛下残花犹殢客,墦间馀酒也狂人。”

  • 钟室之祸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信传》载:楚 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诱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后因以“钟室之祸”指功臣遭忌被杀。清昭梿《啸亭杂录.转庵和尚》:“今天

  • 杜门却扫

    杜,阻塞。却扫,不扫。关闭大门,不再洒扫门径,迎接宾客。指不与外界接触。原是对北魏李谧隐居治学生涯的形容。李谧,字永和,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自小好学,博通诸经,遍览百家,然朝廷征召并拜他为著作佐郎,

  • 吠尧

    源见“桀犬吠尧”。称臣仆或奴才为维护主子攻击好人。宋岳珂《桯史.楚齐僭册》:“余尝得其二册文,为删其吠尧者而剟录之。”【词语吠尧】   汉语大词典:吠尧

  • 仲蔚杜门

    源见“仲蔚蓬蒿”。指贫士隐居避世。南朝 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子陵闭关于东越,仲蔚杜门于西秦。”

  • 偷合取容

    见“偷合苟容”。《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以至圽身。”【词语偷合取容】  成语:偷合取容汉语大词典:偷合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