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原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指人以职业不同而分别相聚,事物以种类不同而各自为群。后则泛指坏人互相勾结。《易经》上说,天在上尊贵,地在下卑贱,乾、坤两卦分别象征天地,即由此决定。天地之间,万物由卑下到高贵,杂然并陈,这一自然序列,形成地位的贵贱不同。宇宙运行,动静有一定的形态,动态刚毅,静态柔和。宇宙万物的性向不同,因而,自然形成群体的同类聚合,由于彼此利害的调和与冲突,产生吉凶现象。宇宙在天上,呈现日月星辰,昼夜以及季节、气候变化诸现象;在地上,形成山河、动植物等形体,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这些,也可简称为“类聚群分”。

【出典】:

《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例句】:

礼记·乐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 《南史·王融传》:“融曰:物以群分,方以类聚,君长东隅,居然应嗜此族。” 晋·支昙谛《赴火蛾赋》:“翔无常宅,集无定栖,类聚群分,尘合电分。” 后魏·江式《求撰集古今文字表》:“(许慎)故撰《说文解字》15篇,首一终亥,各有部属……可谓类聚群分,杂而不越。”


猜你喜欢

  • 一人半

    《晋书.习凿齿传》:“坚(苻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一人半:安公一人,凿齿半人。后因

  • 管鲍之交

    指春秋时齐桓公之两位大臣管仲、鲍叔牙交情深厚。后以此典比喻最亲密、最知心之好友。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后人因其谥敬,称“管敬仲”。颍上(颍水之滨)人。少时与鲍叔牙友善。齐桓公即位,任

  • 巨子

    也作“钜子”,战国时墨家学派称他们中成道的重要人物。《庄子.天下》:“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尸:主。冀:希望。禽滑釐:墨翟的学生。后世又

  • 席不暇暖

    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席:坐位。暇:空闲的时间。这个典故是说孔子和墨子都是十分繁忙的人,孔子的席子还没有坐暖,墨子住处的烟囱还没有烧黑,就起身离开了。后来

  • 津难问

    源见“沮溺耦”。指问津而遭嘲。宋梅尧臣《表臣以阻水见勉次其韵》:“野叟津难问,贤人酒不空。”

  • 信不由中

    中:同“衷”,内心。 诚信只表现在口头上而不是发自内心。语出《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汉.应劭《风俗通义.十反》:“信不由中,文辞何为?”宋.田锡《上真宗论拣选强壮失信》:“若信不

  • 枝解

    同“肢解”,分解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亦名“车裂”。《韩非子.难言》:“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词语枝解】   汉语大词典:枝解

  • 嵇康锻

    《晋书.嵇康传》载:嵇康,字叔夜,曾拜中散大夫。因对把持政权的司马氏集团不满,栖居山阳。“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好友吕安、向秀多来相

  • 人言可畏

    《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言:言语,指流言蜚语。众人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宋.王安石《辞参知政事表》:“付之方面之权,还之禁林之地,固己人言之可畏,岂云国论之与知。”清.李宝

  • 操柯

    源见“操斧伐柯”。喻执法。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故明君治难于其易,去恶于其微;不伐善以长乱,不操柯而犹豫焉。”又《行品》:“操柯犹豫,废法效非,枉直混错,终于负败。”【词语操柯】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