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二山河

百二山河

史记.高祖本纪》:“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

汉时,田肯曾对刘邦说,秦凭河山之险,可以得百二之利。“百二”,一是指百分之二,即以二万之师可抵百万之众;二是指百之二倍,即百万之师抵二百万之军。后用为咏山河险要之典。

唐.杜甫《诸将五首》其三:“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唐.卢宗回《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唐.温庭筠《老君庙》诗:“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


偏正 形容山河险固,国力强盛。语出《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元·无名氏《小张屠》2折:“普天下名山一座,壮观着万里乾坤,永镇着~。”△褒义。描写国家强大。也作“百二关山”、“百二关河”、“百二金瓯”、“百二山川”。


【词语百二山河】  成语:百二山河汉语词典:百二山河

猜你喜欢

  • 重规迭矩

    规:圆规。矩:曲尺。规与规相重( ㄔㄨㄥˊ chóng 崇),矩与矩相迭。比喻彼此行动完全一致。《三国志.蜀志.卻正传》:“故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后多用以形容因袭重复

  • 青藜照字

    同“青藜照阁”。宋石孝友《宝鼎记.上元上江西刘枢密》词:“休念太守当年,曾手把青藜照字。”【词语青藜照字】   汉语大词典:青藜照字

  • 蓼莪罔极

    源见“蓼莪废讲”。谓孝子对亡故父母的无穷哀思。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 门前雀罗张

    同“门可罗雀”。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宾客亦已散,门前雀罗张。”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媒约指婚姻介绍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指青年男女的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亦单作“父母之命”、“媒妁之

  • 定天山

    源见“三箭定天山”。喻扫除边患。唐李益《塞下曲》:“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清洪亮吉《满江红.谭子受英雄儿女图》词:“问卿卿何日定天山,红旗报?”

  • 为父哭当朝

    参见“缇萦上书”。

  • 折道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专诸者,堂邑(古临淮郡堂邑县)人也。伍子胥之亡楚如(往,去)吴时,遇之于途,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其妻一呼即还。子胥怪而问其状:‘何夫子之盛怒也

  • 向壁虚构

    同“向壁虚造”。何其芳《画梦录.岩》:“实事之象故事,乃有过于向壁虚构者。”见“乡壁虚造”。何其芳《画梦录·岩》:“实事之象故事,乃有过于~者。”【词语向壁虚构】  成语:向壁虚构汉语大词典:向壁虚构

  • 北山移

    同“北山移文”。宋陆游《宿监中偶作》诗:“流落归来两鬓丝,此生真愧《北山移》。”【词语北山移】   汉语大词典:北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