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盗马之徒

盗马之徒

太平御览》卷四九九引《吕氏春秋》曰:“秦缪公乘马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汝也。’于是遍饮而去。外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晋惠公)以归。”《吕氏春秋.爱士篇》所述较详,参见“食骏”条。

岐山野人盗而烹食了秦穆公的右服马,穆公非但没有索赔,而且赐给他们酒喝。韩原之战中,盗而食马肉的三百人勇猛作战,以报答穆公的原祐之恩,此战俘晋惠公,大获全胜。后因以“盗马之臣”或“盗马之徒”比喻一般不屑之人。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唐.李善《文选》注说,赵与秦共祖先,以同祖,故曰赵。实当作秦)。”


猜你喜欢

  • 海市

    同“海市蜃楼”。宋沈括《梦溪笔谈.异事》:“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词语海市】   汉语大词典:海市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时认为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汉书.五行志中》引同。《旧唐书.马周传》:“臣又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亦云:‘

  • 黑头公

    《世说新语.识鉴》:“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导)庾(亮)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晋人诸葛道明,年轻有为,王导称他“当为黑头公”。(头发未白时即可升为公侯)晋人王

  • 遗爱

    《汉书》卷一〇〇下《叙传下》:“泯泯群黎,化成良吏。淑人君子,时间功异。没世遗爱,民有余思。述《循吏传》第五十九。”《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周嘉传》:“稍迁零陵太守,视事七年,卒,零陵须其遗爱,

  • 腹可笥称

    源见“孝先便腹”。指饱读诗书。清李渔《怜香伴.婚始》:“腹可笥称,才难斗计。”

  • 乐天知命

    乐于顺从天道的安排,知道性命的始终与限度。后常用以称顺从自然,悠然自得的一种宿命论的人生观。《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孔颖达疏:“顺天施化,是欢乐于天;识物始终,是自知性命,任自然之理,故

  • 画蛇杯

    源见“杯弓蛇影”。喻自疑自惊。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再用韵呈南涧》词:“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 亡国之声

    同“亡国之音”。《孔子家语.辨乐解》:“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偏正 淫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不可遂也……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

  • 寄书鳞

    源见“鱼传尺素”。指传送的书信。清孙枝蔚《为张万青悼亡》诗:“户外防惊反哺鸟,厨中戒食寄书鳞。”【词语寄书鳞】   汉语大词典:寄书鳞

  • 衾影何惭

    见“衾影无惭”。【词语衾影何惭】  成语:衾影何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