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磨穿铁砚

磨穿铁砚

新五代史.桑维翰传》:“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有人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后因以“磨穿铁砚”形容立志文墨,持久不懈。元范康《竹叶舟》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述宾 比喻立下志向,勤奋攻读,也指笔墨功底之深。语本《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 维�� ……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元·范康《竹叶舟》1折:“坐穿破毡,~,自夸经史如流。”△褒义。多用于描写勤奋方面或功底之深方面。→持之以恒 磨杵成针锲而不舍 水滴石穿 ↔有初鲜终 一暴十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作“铁砚磨穿”。


【典源】《新五代史·桑维翰传》:“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义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卒以进士及第。”《旧五代史·桑维翰传》注引 《春渚纪闻》云:“桑维翰试进士,有司嫌其姓,黜之。或劝勿试,维翰持铁砚示人曰:‘铁砚穿,乃改业。’著《日出扶桑赋》 以见志。”

【今译】 五代时桑维翰去应进士考试,主考官认为他的姓与“丧”字同音,很厌恶,不录取他。别人劝他不必再应考,可以从另外途径求官。桑维翰铸了一方铁砚给人看,说:“等到这铁砚磨穿了我再改别的途径。”终于以进士及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立志坚定不移; 也形容苦读勤学。

【典形】 磨穿铁砚、磨铁砚、铁砚穿、铁砚磨穿、铁砚磨成。

【示例】

〔磨穿铁砚〕 宋·朱淑真《自责》:“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磨铁砚〕 宋·乐雷发《谢杨孟溪县丞惠以章墨》:“感君殷勤复三叹,努力西窗磨铁砚。”

〔铁砚穿〕 宋·陆游《五月十一日夜坐达旦》:“读经今日韦编绝,作赋当时铁砚穿。”

〔铁砚磨穿〕 元·汪元亨 《折桂令》:“费十年灯火窗前,将铅椠书残,铁砚磨穿。”


【词语磨穿铁砚】  成语:磨穿铁砚汉语词典:磨穿铁砚

猜你喜欢

  • 步兵哭

    源见“哭穷途”。阮籍曾为步兵尉,世称阮步兵。谓处困境无出路的哀叹。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苍茫步兵哭,展转仲宣哀。”

  • 破釜生鱼

    同“破甑生尘”。清张问陶《春日有感》诗:“奔走长年少定居,史云破釜久生鱼。”

  • 乳视

    《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按,形天亦作形夭、刑天。古代神话中有这样的传说:形天是被斩首之神,他以两乳当目,肚脐当口,仍不甘失败。

  •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后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三国演义》六十回:“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

  • 雷化龙梭

    《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年轻时在雷泽打鱼,打上一枚织布的梭子,回家将梭子挂在墙上。不一会儿,雷雨大作,梭子化龙而去。后遂以“雷化龙梭”喻贤才应时而起,飞黄腾达。宋李流谦《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

  • 百神迎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国语.鲁语下》:“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

  • 唾金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康樗都县西,沿江有石室,名梦口穴。尝有船人,遇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瓜,求寄载。过至崖下,此人唾盘上,径下崖,直入石穴中。船主初甚忿之,见其人入石(室),始知异,视盘上唾,

  • 望尘态

    源见“望尘而拜”。指谄媚之丑态。宋陆游《化成院》诗:“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

  • 见猎心喜

    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序》:“和风扇动,弓燥手柔,草浅兽肥,见猎心喜。”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七》:“猎,自谓今无此好……后十二年,因见,果知未(未改好猎)。”朱熹注:“明道(程颢)先生十六七

  • 悲玉石

    同“悲玉璞”。唐罗隐《送章碣赴举》诗:“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按,罗隐应进士试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