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神话中的鸟名。精卫填海,比喻按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在山西发鸠山上,有许多桑树。有一种鸟,样子象乌鸦。头上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叫作精卫,经常鸣叫。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泳,被水淹死,变成了精卫鸟。所以它常从西山上衔来木头石块,填于东海之中。

【出典】: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谈。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例句】:

西晋·左思《吴都赋》:“精卫衔石而遇缴,文鳐夜飞而触轮。” 东晋·陶潜《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主谓 精卫鸟衔石子树枝填东海的典故。比喻人不畏困难,矢志不移,坚持不懈。语本《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清·黄垍《短歌行》:“~,愚公移山,为之在人,成之在天。”△褒义。多用于指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有始无终 虎头蛇尾 浅尝辄止。 也作“精禽填海”。


【典源】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a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yin) 于东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今译】 据《山海经》,发鸠之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乌,头有花纹,白嘴红爪,名叫精卫,叫声自己呼自己名。这是炎帝的少女女娃变成的。女娃去东海游玩,不幸淹死在海里,魂魄化为精卫,她发誓要将东海填平,天天衔了西山的木石扔到东海里。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心怀冤愤,立志奋斗、复仇。或反其意,指虽有壮志,但其志难酬。

【典形】 碧海干、沧海鸟、帝女灵、帝子衔冤、含石、魂化精卫、精卫恨、精卫填海、精卫衔木、口衔山石、禽填海、塞海、投石填海、填海、填海精卫、衔木、衔木鸟、衔石、衔土怨、冤禽、精卫衔薪、精卫衔芦、精卫衔石、衔石冤禽、帝女衔石、沉冤鸟口、石填大海、女娃东海、精卫怨、精卫苦、填瀚海、填海心、填沧海、禽海填、衔木石、费木石、帝女填、心平海、化精卫。

【示例】

〔碧海干〕 元·张昱《感事》:“杞人惟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沧海鸟〕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拟填沧海鸟,敢竞太阳萤。”

〔帝女灵〕 南朝梁·江淹《潘黄门述哀》:“我惭北海术,尔无帝女灵。”

〔帝子衔冤〕 宋·王安石《精卫》:“帝子衔冤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成。”

〔含石〕 唐·罗隐《子规》:“一种有冤无可报,不如含石叠沧溟。”

〔魂化精卫〕 宋·韩希孟 《书衣帛诗》:“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精卫填海〕 清·叶世佺《谒刘公祠》:“精卫劳填海,娲皇莫补天。”

〔精卫衔木〕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精卫衔木而偿冤,女尸化草而成媚。”

〔口衔山石〕 唐·韩愈《学诸进士作精怀衔石》:“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禽填海〕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塞海〕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投石填海〕 唐·韦应物《难言》:“掬土移山望山尽,投石填海望海满。”

〔填海〕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七:“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填海精卫〕 清·黄景仁《黄山寻益然和尚塔》:“填海有精卫,负陆无巨鳌。”

〔衔木鸟〕 唐·陶翰《送金卿归新罗》:“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衔石〕 南朝梁·刘孝威《公无渡河》:“衔石伤寡心,崩城掩孀袂。”

〔衔土怨〕 清·王夫之《寄题先兄祠屋》:“沧海能消衔土怨,沃州不待买山钱。”

〔冤禽〕 清·黄景仁《汪孝廉双节母诗》:“冤禽日衔南山石,深深海水填不得。”


【词语精卫填海】  成语:精卫填海汉语词典:精卫填海

猜你喜欢

  • 灵夕

    源见“牛郎织女”。指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夕。郑泽《七夕赴城》诗:“灵夕征期戒,新凉别思宜。”【词语灵夕】   汉语大词典:灵夕

  • 浊泥清尘

    三国魏.曹植《曹植集》卷二《七哀》:“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三国魏.曹植曾在《七哀》诗中用“清路尘”和“浊水泥”比喻地位相差很大的夫妻。后遂用为遭际

  • 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

    四时:春、夏、秋、冬。 天不说话而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常生长。 比喻为政不在多言。语出《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后多引作〔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汉书.王吉传

  • 仁者爱人

    有仁德的人懂得爱护别人。语出《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仁者爱人,不在爱我。”《后汉书.梁统传》:“臣闻立君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政理。”《资

  • 袁安独卧

    同“袁安高卧”。明刘基《雪中》诗之一:“琼瑶满地无行迹,正是袁安独卧时。”

  • 战渴望梅酸

    同“望梅止渴”。宋吴潜《朝中措.五用韵戏呈》词:“兰皋彻夜树旄干,战渴望梅酸。”

  • 出言不逊

    逊:礼貌,谦恭。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张郃(?-231年),字义,河间鄚(今河北任丘)人。初从韩馥征黄巾,韩馥兵败,投奔袁绍,后改投曹操,为曹魏名将。魏明帝曹睿时率军与诸葛亮交锋,败马谡。后在战斗中中

  • 聋丞醉尉

    源见“聋丞”、“灞陵呵夜”。泛指衰残颟顸之人。清 贝青乔《军中杂咏》:“如何为国捐躯者,只是聋丞醉尉多。”

  • 雁足系书

    ①雁书

  • 半途之废

    见“半途而废”。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下·忠节吕豫石先生维祺·论学书》:“讲学不大昌其道于天下后世,以承先启后自任,以为法可传自励,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