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胜不骄,败不馁

胜不骄,败不馁

商君书.战法》:“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馁:气馁、丧气灰心。意谓取得胜利不骄傲,遭受失败也不气馁。后来一般说成“胜不骄,败不馁”

毛泽东《虚心、戒骄》:“因此,他就必须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不贪天之功,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


其他 馁,气馁,丧气。胜利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语本《商君书·战法》:“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冯玉祥《我的生活》38章:“但我们当~,只要再接再厉,勇往直前,没有不成功的。”△褒义。用于人物坚毅品性方面。→始终不渝 ↔打退堂鼓。 也作“胜而不骄”。


【词语胜不骄,败不馁】  成语:胜不骄,败不馁汉语词典:胜不骄,败不馁

猜你喜欢

  • 脱颖囊锥

    源见“毛遂自荐”。喻才能出众者。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非画饼,似脱颖囊锥,头角峥嵘。”明康海《中山狼》三折:“险些儿早狗烹锜釜,做不得脱颖囊锥。”偏正 比喻才能超群的人。明·康海《中山狼》3折

  • 三朝元老

    《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 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后因以“三朝元老”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后用以泛指老资

  • 肯堂

    同“肯堂肯构”。宋苏辙《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二:“始于好学,伫观圣政之新;终克肯堂,益助慈心之喜。”元 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三》:“肯堂收教子之功,含饴遂弄孙之乐。”【词语肯堂】   汉语大词典:

  • 衣裳之会

    《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指春秋时诸侯间和好性的集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清.黄遵宪《感事三首》:“衣裳之会继兵车,

  • 井坎

    源见“井蛙”。浅井,废井。喻指很小的活动范围,狭隘的见闻。宋王令《闻太学议》诗:“鮞虾陷井坎,莫与江海争。”【词语井坎】   汉语大词典:井坎

  • 宝枕赠陈思

    源见“洛神”。形容美女爱才士。《花月痕》十五回:“正是:宝枕赠陈思,汉佩要交甫。为歌《静女》诗,此风亦已古。”

  • 蒙恬制笔

    晋.张华《博物志》(佚文):“蒙恬造笔。”(引自《艺文类聚》卷五十八)晋.崔豹《古今注》卷下《问答释义》:“蒙恬始造,即秦笔耳(指以兔毛、竹管做笔)。”相传,秦将蒙恬是以竹管、兔毫制笔的创始人。后因用

  • 焦尾琴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以“焦尾琴”为琴的美称。元石子章《竹坞听琴》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

  • 隋珠弹雀

    《庄子.让王》:“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所以之,是说要考虑施德施政的对象目的,也可以泛指行动的对象目的)与其所以为(所以为,是指自己的行动的方式方法手段等。这句是说行动之前,一定要考虑对象目的

  • 十行一目

    同“一目十行”。元方回《癸巳元日年六十七》诗:“百岁三分新过二,十行一目旧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