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茅草屋顶不加修剪,柞木椽( ㄔㄨㄢˋ chuàn 船)子不加刮削。传说上古尧作天子时的住房就是这样简朴。《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词语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成语: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猜你喜欢

  • 时措

    《礼记.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也。”孔颖达疏:“措犹用也。言至诚者成万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后因以“时措”谓因时制宜。《续资治通

  • 分甘共苦

    即“同甘共苦”,指同其苦乐的意思。《晋书.应詹传》:“(韦泓)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并列 甜的分着尝,苦的一起吃。形容有福同享,有苦同受。鲁迅《彷徨·伤逝》:“做菜虽

  • 从东骏

    参见:天马

  • 三杯通大道

    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二:“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后用为咏饮酒之典。谓饮酒能通向超脱之道。清查慎行《谢院长惠西洋蒲桃酒》诗:“直可三杯通大道,谁叫五斗博西凉?”【词语三杯通

  • 敏求

    《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后以“敏求”谓勉力以求。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词语敏求】   汉语大词典:敏求

  •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恒:长久。 人如果不能恒久地保持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 强调专心致志,保持操守的重要。语出《易.恒》:“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颖达疏:“德既无恒,自相违错,则为羞辱承之。”《论语.子路》

  • 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肺腑:泛指人的内脏。色如土:即面如土色。形容惊恐到了极点。 如果人的内脏能够说话,医师会被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医师的诊断是否正确,只有内脏知道,可惜内脏不能讲话,就只能凭医师的一面之辞了。)语出明.

  • 首碎秦庭

    同“哭秦庭”。唐柳宗元《睢阳庙碑》:“首碎秦庭,终懵《无衣》之赋。”

  • 侍车江革

    源见“江革奉挚”。称颂人事母至孝。唐孟郊《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诗:“服彩老莱并,侍车江革同。”

  • 春秋笔

    同“春秋笔法”。宋刘辰翁《读杜拾遗百忧集行有感》诗:“毁誉都忘月旦评,姓名不上《春秋》笔。”郁达夫《青岛杂事诗》之十:“诸君珍重《春秋》笔,好记遗民井底心。”【词语春秋笔】   汉语大词典:春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