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解语花

解语花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怎)如我解语花!’”

唐明皇所谓“解语花”,是说花虽美丽,但不“解语”;美人貌如花,自然是胜于花的。后因用以比喻美人。

元曲选》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语花。”《聊斋志异.婴宁》:“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偏正 能理解人语的花朵。比喻跟花一样美丽漂亮的女子。元·乔孟符《金钱记》1折:“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褒义。多用于指美丽漂亮而又善解人意的女子。


【典源】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今译】 唐玄宗时,一年秋季,大明宫太液池中千叶莲花盛开,玄宗与贵戚在池边宴饮观赏,众人对白莲称羡不已,玄宗则手指杨贵妃说:“哪如我身边这会说话的花?”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美貌女子。

【典形】 宝花解语、花解语、花枝解语、解语、解语花。

【示例】

〔宝花解语〕 元·张养浩《朝天子·携美姬湖上》:“宝花解语不胜情,翠袖金波莹。”

〔花解语〕 唐·韦庄《清平乐》之三:“云解有情花解语, ��地绣罗金缕。”

〔花枝解语〕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面比花枝解语,眉横柳叶长疏。”

〔解语〕宋·辛弃疾《杏花天·嘲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

〔解语花〕 宋·苏轼《次韵正辅表兄》:“我观解语花,粉色如黄土。”


【词语解语花】  成语:解语花汉语词典:解语花

猜你喜欢

  • 兔魄

    源见“玉兔”。指月亮。《参同契》卷上:“蟾蜍与兔魄,日月无双明。”明刘基《怨王孙》词:“兔魄又满,天长雁短。”【词语兔魄】   汉语大词典:兔魄

  • 桑中之喜

    源见“桑中”。指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左传.成公二年》:“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杨伯峻注:“此借用‘桑中’一词,暗指巫臣与夏姬私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古代贵重乐器。瓦釜:一种陶制的锅。 黄钟被毁弃,瓦锅却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反居高位,喧嚣一时。 表示价值颠倒,是非混淆。语出《楚辞.卜居》:“黄钟毁弃

  • 横行匈奴中

    《史记.季布列传》:“单于尝为书嫚(轻慢)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樊哙所言率十万之师,横行匈奴国中,是为了惩罚匈奴、为吕后出气的话。后因用为咏勇

  • 鲁人回日

    同“鲁阳挥戈”。南朝 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阙之诚,竟无鲁人回日之感。”见“鲁阳挥戈”。南朝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之诚,竟无~之感。”【词语鲁人回

  • 衡门士

    源见“衡泌”。称未获知遇的贤士。唐杜甫《遣兴》诗之三:“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 卜夏之痛

    源见“丧明之痛”。指丧子。夏,子夏,名卜商。明张居正《答司成张宏阳书》:“承华翰,知公有卜夏之痛。得许司成书,极言公苦悰,殊为悬念。”

  • 柏马

    唐韩愈《招杨之罘》诗:“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柏移就平地,马羁入厩中。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马悲罢远乐,振迅矜鞍辔……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杨之

  • 班诗

    源见“班姬咏扇”。指班婕妤的《怨歌行》。宋李宗谔《清风十韵》:“汾棹传歌远,班诗托兴深。”

  • 淮南桔,淮北枳

    《晏子春秋》:“晏子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ㄓˇ zhǐ 纸):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比喻人的品性会随环境的不同而变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