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鱼贯而入

鱼贯而入

原为“鱼贯而进”。象游鱼似的一个接一个地前进或进入。邓艾(197-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初为司马懿掾属,建议在两淮屯田,广开漕渠。后为镇西将军,与蜀将姜维相拒。公元263年,与钟会分兵灭蜀。后钟会诬他谋反,被杀。魏主曹奂景元四年(263年),邓艾与钟会受命分道伐蜀。姜维退守剑阁,钟会攻之不克。邓艾率兵偷渡阴平,直插蜀汉心脏。行军途中,山高谷深,道路崎岖艰险,以致于架桥凿山,开路前行。邓艾常用毯子裹身,由山上滚下。士兵则手攀树木,沿着山崖,象鱼似的一个挨一个前进。

【出典】: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卷28第779页:“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艾以毯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例句】:

明·柯丹丘《荆钗记·春科》:“左右,举子入试者,用意搜检,以防怀挟。着他鱼贯而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


偏正 如鱼头尾相接般连续进入。张贤亮《小说中国》:“唐太宗在高高的门楼上看到一个个士子~,毕恭毕敬地‘投考’,高兴得笑道:‘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用于形容单行列队而入。→鱼贯而行←→鱼贯而出 一拥而上 一哄而起


【词语鱼贯而入】  成语:鱼贯而入汉语词典:鱼贯而入

猜你喜欢

  • 金狄摩挲

    源见“摩挲铜狄”。谓抚物怀旧,感叹世事沧桑。清黄遵宪《铁汉楼歌》:“金狄摩挲事如昨,铅水清泪流已枯。”

  • 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朝廷大臣,要用仁义之道事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辞职不干。 旧指为臣之道。语出《论语.先进》:“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甥宜三复

  •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貌:相貌。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春秋时人,孔子弟子。相貌丑陋,但品行端正。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的好坏,对澹台灭明这样的人,就判断错了。 表示看人不能仅看他的外貌。语出《史记.孔子弟子列传》:“孔

  • 当涂

    源见“当路”。指执政,掌权。《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长揖当涂人,去来山林客。”李善注:“当涂,即当仕路也。”亦指居要职、掌大权的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师友》:“义感当途,说动时主,怀全德以自

  • 没羽

    同“没石饮羽”。唐李白《豫章行》:“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清钱谦益《丙甲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绝句》之二十:“一矢花砖没羽新,诸天塔庙正嶙峋。”【词语没羽】   汉语大词典:没羽

  • 辞粟

    源见“采薇”。辞去俸禄。表示坚守气节。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之四:“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 针毡

    源见“如坐针毡”。喻境况困难。宋苏轼《迁居临皋亭》诗:“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清李渔《慎鸾交.私引》:“我待把针毡强坐,当不的目光如火。”【词语针毡】   汉语大词典:针毡

  • 毳饭

    宋曾慥《高斋漫录》:“一日,钱穆父(钱勰)折简召坡(苏轼)食‘皛饭’,坡至,乃设饭一盂,萝卜一碟,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后数日,坡复召穆父食‘毳饭’,穆父意坡必有毛物相报。比至日晏,并不设

  • 匹妇不获

    《书.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孔颖达疏:“匹夫匹妇不得自尽其意,则在下不肯亲上,在上不得下情,如是,则人主无与成其功也。”后因以“匹妇不获”谓平民妇女意不自尽。明张居正《为

  • 四塞

    四方都有险阻,可以守御。《史记.苏秦列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又:“齐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