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鼎湖龙去

鼎湖龙去

同“鼎成龙去”。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见“鼎成龙去”。


【典源】《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汉·刘向《列仙传》:“黄帝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至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唯剑舄在焉。”

【今译】 黄帝采掘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铸成,有龙来垂下胡须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还有后宫及群臣七十多人也随之乘龙,龙飞升上天,其余小臣也扯住龙髯想随着升天,因为人多龙髯被拔脱,小臣们堕下,黄帝的弓也堕地。百姓仰望升天的黄帝,抱着遗弓及龙髯悲号。后世将此处称为鼎湖,称其弓为乌号。《列仙传》又说黄帝死葬于桥山,后山崩,发现棺内空空,没有尸身,只有黄帝的剑和鞋子。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追念帝王去世; 或以“鼎湖”、“桥山”等借指帝王诸侯的葬地。

【典形】 乘龙出鼎湖、从龙、鼎湖弓剑、鼎湖龙去、堕弓、堕乌号、弓堕、号弓、黄帝登仙、剑鼎、剑舄、龙湖鼎没、龙举、龙髯、攀龙、攀髯、捧弓号、桥山弓剑、遗弓、乘龙髯、泣龙须、云暗鼎湖、鼎湖龙髯、龙湖坠下人,鼎气成龙、太息乌号、坠地号弓、抱遗弓、遗弓泪、龙髯绝、泣龙髯、鼎湖龙、桥山、鼎湖悲、哭鼎湖、扳龙髯、冠剑闭桥山、哭桥陵、乌号厌世弓、先帝弓剑、吾皇骑龙、鼎湖飞龙。

【示例】

〔乘龙出鼎湖〕 三国·曹植《仙人篇》:“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

〔从龙〕 宋·张炎《塞翁吟》:“看流水,意俱迟。且淡薄相依。凌霄未肯从龙去,物外共鹤忘机。”

〔鼎湖弓剑〕 宋·王安石《英德殿上梁文》:“已葬鼎湖之弓剑,将游高庙之衣冠。”

〔鼎湖龙去〕 唐·杜甫《骊山》:“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堕弓〕 明·曹学佺《泰昌皇帝挽歌》:“雨泣将填巷,攀髯或堕弓。”

〔堕乌号〕 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未陪登鹤驾,已讣堕乌号。”

〔弓堕〕 清·王士禛《鼎湖原》:“轩辕铸鼎此荆山,弓堕龙髯不可攀。”

〔号弓〕 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坠剑悲乔岳,号弓泣鼎湖。”

〔黄帝登仙〕 魏·阮籍《清思赋》:“昔黄帝登仙于荆山之上,振咸池于南岳之冈。”

〔剑鼎〕 明·李东阳《中元陪祀山陵有述》:“天遗剑鼎神灵宅,地识河山表里形。”

〔剑舄〕清·朱彝尊《南镇》:“千载六陵余剑舄,帝乡魂断不堪招。”

〔龙湖鼎没〕 北周 · 庾信 《拟连珠》:“治身紫府,问政青丘。龙湖鼎没,丹灶珠流。”

〔龙举〕 明·皇甫涍《雪山歌奉寄彭太保》:“龙举空悲剑舄藏,海南漠北俱萧瑟。”

〔龙髯〕 唐·刘禹锡《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挽歌》:“虹影俄侵日,龙髯不上天。”

〔攀龙〕 唐·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攀髯〕 明·夏完淳《细林夜哭》:“烈皇乘云御六龙,攀髯控驭先文忠。”

〔捧弓号〕 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仙成脱屣去,臣恋捧弓号。”

〔桥山弓剑〕 清·王夫之《得安成刘敉功书》:“故国衣冠涕泪残,桥山弓剑不重攀。”

〔遗弓〕 宋· 陆游 《孝宗皇帝挽词》:“访药三山远,遗弓万国悲。”


【词语鼎湖龙去】  成语:鼎湖龙去汉语词典:鼎湖龙去

猜你喜欢

  • 鲸钟

    源见“蒲牢”。指发声洪亮的大钟。明黄佐《乾清宫赋》:“天子乃驾鸾盖,铿鲸钟,清黄道,出紫宫。”引申喻声名高的贤德之士。唐王起《寅月衅龟赋》:“齐国鲸钟,仁称孟子。”【词语鲸钟】   汉语大词典:鲸钟

  • 蚨钱

    同“蚨母”。宋杨备《梦中作》诗:“月俸蚨钱数甚微,不知从宦几时归。”【词语蚨钱】   汉语大词典:蚨钱

  • 散发

    披发,比喻抛冠隐居。《后汉书.袁闳传》:“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东归,(王)俭不出送,朝廷无祖饯者。中丞刘休与亲知书曰:‘虞公散发海隅,同古人之美,而

  • 第一流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品藻》:“桓大司马(桓温)下都,问真长(刘惔字真长)曰:‘闻会稽王(司马昱)语奇进,尔邪(是这样吗)?’刘曰:‘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

  • 石室金匮

    以石为室,以金为匮,加固而又加固的藏书室,是古代国家藏重要文书的地方。亦作“金匮石室”。《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紬( ㄔㄡ chōu 抽):抽引。本为理出丝缕的

  • 帐饮

    《晋书.石崇传》:“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别馆,即别墅。金谷,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帐饮,在郊野的帷帐中宴饮。西晋石崇极富,在洛阳郊外,有一座豪华富丽、环境幽美

  • 黄垆涕泪

    源见“黄公酒垆”。谓痛悼亡友。柳亚子《赠王若飞夫人李培芝女士兼及黑茶山殉难诸友》诗:“黄垆涕泪无穷恨,青史勋名有道碑。”

  • 辩口谈天

    源见“邹衍谈天”。谓议论宏大,十分雄辩。唐罗隐《酬黄从事怀旧见寄》诗:“长绳系日虽难绊,辩口谈天不易穷。”【典源】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驺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

  • 不期而会

    不经约定而相遇。《穀梁传.隐公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亦作“不期而遇”。其他 ①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碰见。语出《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宋·柳永《秋夜

  • 晒书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艺文类聚》卷四引《世说新语》:“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衣物,隆乃仰卧出腹,云‘晒书’。”郝隆字仕治,为桓温南蛮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