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元洞

三元洞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15嶍峨县:三元洞在“县西十五里。两山并峙,东西二门高十余丈。洞分三层,可容一二百人”。


在云南省文山县城西、西华山悬崖绝壁上。为一天然秀丽而险峻的溶洞,有并列三洞口,故名。相传清道光年间有道士在此隐居,光绪时始建亭台楼阁。从山脚沿石级而上,过山门抵中亭,有一宽阔庭院,出院庭有一拱门石洞,洞口镌“云梯”二字。洞内轩敞空爽,阴森逼人。洞前有光绪年间西蜀鲍超的碑文:“文西山高而秀蔚,然可观者,其惟三元古洞乎;四壁天然,无斧凿痕,脱尘俗气,真仙境也。”1980年辟为西华公园。


猜你喜欢

  • 得胜坡

    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北七十里观风海镇。清置巡司于此。民国时改为县佐。

  • 五丁山

    在今陕西宁强县北四十里。其峡曰五丁峡。亦曰金牛峡。《方舆纪要》卷56宁羌州:五丁山“相传即秦作五石牛绐蜀,蜀令开道引之处也”。

  • 秦渠

    ①在今河南沁阳市南。即广济河。其上源为济源市境之枋口水,经孟县、温县,至武陟县南入黄河。《新唐书· 崔弘礼传》: 长庆初,弘礼 “迁河阳节度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②又名秦家渠。相传秦

  • 印渚镇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六十二里印渚镇南。《寰宇记》卷93于潜县:印渚山,“传云渚次石文似印,因以为名”。《清一统志·杭州府一》:桐溪“又西南流,复折而东,周旋盘回,是为印渚”。民国时置镇,1969年毁于洪

  • 桑家镇

    清置,属兴平县。即今陕西兴平市西南四十里桑镇。

  • 陭氏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南。西晋废。十六国刘聪复置,北魏废。(陭yì)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安泽县东南,属上党郡。西晋废。十六国汉刘聪复置,为冀州治。北魏废。

  • 五都街

    即今江西广丰县东南五都镇。清同治《广信府志》卷1广丰县:五都墟在“县东十五里,路通浦城,产靛青、竹木”。

  • 交口镇

    ①清置,属沁州。在今山西沁县西北二十七里,小漳河上游。②清置,属临潼县。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五十里交口镇,当漆沮水会清谷水入渭河之口。③清置,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北交口镇。《清一统志·延安府二》:交口镇“在

  • 宁河站

    亦作宁河驿。元至元九年(1272)置,在今甘肃和政县。《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河)州之东六十里,有宁河驿。驿西南六十里,有山曰杀马关。”

  • 五味山

    在今四川茂县东。《寰宇记》卷78茂州汶山县:五味山“在县东一十八里。山出五味子,因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