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楚

三楚

①秦汉时将战国楚地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史记·货殖列传》:“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豫章、长沙,是南楚也。”相当今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但南郡与淮北诸郡隔绝,不应同属西楚,项羽都彭城称西楚霸王,则彭城当属西楚。

②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27:“(楚)文王徙都郢,故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是为西楚。汉封元王交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是为东楚。又封厉王胥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是为南楚。”此为后起之说,与秦汉时三楚之义不符。

③宋周羽翀著《三楚新录》载五代时马殷据长沙(今湖南长沙市),周行逢据武陵(今湖南常德市),高季兴据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因三国都在古楚地,故称为三楚。


(1)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战国楚地为三楚。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豫章、长沙为南楚。但南郡与淮北诸郡隔绝,不应同属西楚,项羽都彭城称西楚霸王,则彭城当属西楚。疑《货殖列传》有误。《汉书·高帝纪》注引孟康《音义》:“旧名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西楚约当今淮河以北,泗、沂水以西;南楚北起淮、汉,南包江南;东楚跨江逾淮,东至于海。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引《太平寰宇记》谓“楚文王徙都于郢,故江陵是为西楚;汉封元王交于彭城,是为东楚;又封厉王胥于广陵,是为南楚”(今本无)。此为后起之说,与秦、汉时初义不符。(2)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三楚多秀士。”王应麟《小学绀珠》“三楚”:“楚文王都郢,昭王都鄀,孝烈王都寿春。《文选》‘三楚多秀士’注。”(3)宋周羽翀《三楚新录》载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事,因三国都在古楚地,故亦称“三楚”。


猜你喜欢

  • 集龙塘

    即今湖南汝城县东北六十五里集龙乡。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桂阳县 (今汝城县) 图: 县东北有集龙塘。

  • 平阳

    ①古尧都。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春秋时为晋大夫羊舌氏邑。晋顷公十二年(前514)置平阳县。《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县

  • 大山庄

    即今山东无棣县北大山镇。民国《无棣县志》卷2:大山桥“在大山南,距城六十里”。

  • 中关镇

    清置,属承德府。即今河北隆化县东南五十里中关镇。在河北省隆化县东南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关,人口1640。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设行宫、关卡于此,处承德、隆化之间,五川、

  • 南田山

    在今浙江文成县西北四十里南田镇。《方舆纪要》 卷94青田县: 南田山 “上有沃土,多稻田,岁旱亦稔。唐广德中,袁晁之乱,邑人多避难于此。明初刘基亦家于山中”。

  • 宝应县

    唐上元三年 (762) 改安宜县置,属楚州。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旧唐书·地理志》 载: “肃宗上元三年建已月,于此县得定国宝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为宝

  • 黄胜关

    清置,属松潘厅。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七十里。《清一统志· 松潘厅》: 黄胜关 “在厅西北。漳腊营西北四十里,关外即西夷地。大江由此流入。今有官兵戍守”。

  • 黄水县

    ①南朝梁置,为黄水郡治。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属融州。天宝初又废。②北魏太和十四年 (490) 置,属朱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卢氏县南。北周废。古县名。

  • 玉女泉

    ①在今山西潞城县西北五里。《寰宇记》卷45潞城县:“玉女泉在县西北五里。深五尺,未尝盈竭。泉内时有白气升出,蒙覆其上则有雨,时人谓之玉女披衣,恒以为候。”②即今湖北应城市西南汤池。《舆地纪胜》卷77德

  • 太昊陵

    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北三里。淮阳古为陈国,传太昊(即伏羲)都宛丘,死后葬此。春秋时已有陵墓。汉代在陵前建祠。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又大事建筑。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临祭祀。明、清两代对陵园建筑屡加修葺。整个陵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