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山
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上庸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庸水出于此”。
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上庸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庸水出于此”。
地区名。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秦、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苏南与浙江地区。地区名。长江以南之总称。今通称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为江南。唐置江南道,后又
①在今河北深州市北。《方舆纪要》卷14深州: 紫金山在 “州北五十里,捍水堤故址也。岁久颓坏,惟存二阜,巉然屹立,俗呼为紫金山”。②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41曲沃县: 紫金山 “在
辽置,为乾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城西南十二里观音洞附近。《金史·地理志》广宁府闾阳: “辽乾州广德军,以奉乾陵故名奉陵县。” 金天会八年 (1130) 改名闾阳县。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北
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50上蔡县: 铁丘台 “相传汉光武曾驻此”。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黄岐半岛北端之北茭。元置巡司于此。明洪武二十年 (1387) 改名北茭镇。
在今新疆巩留县西。清道光 《新疆识略》卷4: 索果尔台 “在索果尔达巴罕北二十里,距海努克台九十里”。
1913年改磁州置,属直隶大名道。治所即今河北磁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南部,南邻河南省。属邯郸市。面积1035.3平方千米。人口63.7万。辖9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磁州镇。三国魏黄初
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七十四里关上村。《方舆纪要》 卷91长兴县: 筯竹关在 “县南六十五里。武康、归安径道也”。
①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俗名迎冬城。《汉书·地理志》 池阳县注引应劭曰:“在池水之阳。”因名。汉建池阳宫于此。西晋属扶风国。北魏为咸阳郡治。北周建德中废。②
明洪武十九年 (1386) 置,属海门卫。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北三十里新河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温岭市东北新河镇。属海门卫。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