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蔡县

上蔡县

①战国韩置,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十里。秦属陈郡。西汉属汝南郡。南朝宋徙治悬瓠城(即今河南汝南县)。北魏神龟三年(520)改置临汝县。

②东汉灵帝析建城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续汉书·郡国志》 豫章郡刘昭补注引《豫章记》:“上蔡民分徙此地,立名上蔡。”西晋更名望蔡县。

③北魏置,为汝南郡治。治所在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县)。隋开皇初为豫州治。大业三年(607)改为汝阳县。

④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⑤南齐置,为齐兴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北。北周属汉东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汉东县。

⑥隋大业三年(607)改武津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河南上蔡县。唐属蔡州。元属汝宁府。明洪武初废。四年(1371)复置。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1)古县名。(1)东汉中平中分建城县置,治今江西省上高县西。属豫章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望蔡县。(2)南朝齐置,治今湖北省钟祥市北。为齐兴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汉东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1504.4平方千米。人口135.9万。辖7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蔡都镇。古为蔡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叔度于此,为蔡国。《史记·管蔡世家》:“武王已克殷纣……封叔度于蔡。”即此。春秋为上蔡邑。战国韩置上蔡县,治今县西南。西汉为汝南郡治。《读史方舆纪要》汝宁府上蔡县:“春秋时为楚所侵,迁于新蔡,因以此为上蔡。”南朝宋于县东北部析置武津县。北魏神龟三年(520年)改上蔡县为临汝县。北齐废武津、临汝二县。隋初复置武津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武津县为上蔡县(治今上蔡县城)。唐贞观年间废,寻复,属蔡州。宋因之。金属镇南军。元、明、清属汝宁府。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信阳专区,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地处淮河平原,地势平坦,洪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油菜籽、烟叶。工业有化肥、机械、纺织、酿酒、砖瓦、制革等。开龚、周遂公路在县城交会。名胜古迹有蔡国故城、十里铺遗址、高岳遗址、光武台遗址、伏羲画卦亭、蔡侯玩河楼等。


猜你喜欢

  • 东京城

    ①后金天命六年(1621)建,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太子河东岸新城村。《清太祖实录》:天命七年(1622)三月,“筑城于辽阳城东五里太子河边,创建宫室,迁居之,名曰东京”。天命十年(1625)迁都盛京,

  • 阳城门

    战国秦成都少城南门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市人民公园(少城公园)一带。西晋左思《蜀都赋》:“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注:“阳城,蜀门名也。”《寰宇记》卷72华阳县:“阳城门,李膺记:少城有九门,南面三

  • 竹翁汛

    清置,属靖远营。在今四川喜德县东。有外委驻防。

  • 天峨甲

    在今广西天峨县西北向阳镇。《清一统志·泗城府》:天峨甲“在凌云县境。山高林密,蛮僮错居。本朝乾隆四年设县丞驻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西北向阳。清乾隆四年(1739年)设凌云县丞驻此。

  • 苏毗如

    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吐蕃在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但一说于四如之外尚有苏毗如,苏毗亦作孙波,为西藏古代十余小邦中之强者,即西女国,最初游牧于

  • 竹里

    在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竹里山间。《资治通鉴》:东晋隆安元年(397), 王恭举兵京口,“王国宝惶惧, 不知所为,遣数百人戍竹里”, 即此。在今江苏省句容市北、长江南岸。东晋隆安元年(397年),王国宝

  • 敢山

    ①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北三十八里干山镇。《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敢山 “本名阚山,吴丞相阚泽所居。后讹为敢。有三峰: 中敢山,左龙山,右凤山”。②在今广西德保县西。《明一统志》 卷85镇安府: 敢山

  • 洞阳山

    在今湖南浏阳市西北六十里。明 《寰宇通志》 卷55: 洞阳山“山有洞向阳,故名。唐孙思邈炼丹于此”。《清一统志· 长沙府一》: 洞阳山“上有石坛,山涧有潭,湫水流入洞中半里许,石窦引光,沙石朗然,内有

  • 瓷器口镇

    亦名磁器口。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磁器口。

  • 龙虎关

    ①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本名镇峡关。清光绪《湖南通志》卷29引《县志》:“明末总兵曹志建驻此,更名龙虎关。”②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七十里龙虎村。《清一统志·平乐府》:龙虎关,“《旧志》:今龙虎关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