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地区名。一般指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赤峰市及河北东北部承德地区。1930年《东北年鉴》:“东北省,中华民国领土位在东北之一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以行政的区域兼自然的区域而言之者也。”
(1)自然地区名。包括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长白山地和松嫩平原等自然地理单元。(2)旧大行政区名。见“东北行政区”。(3)旧经济协作区名。1961年设置,包括辽、吉、黑三省。1978年后撤销,今仍用作地区名。
地区名。一般指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赤峰市及河北东北部承德地区。1930年《东北年鉴》:“东北省,中华民国领土位在东北之一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以行政的区域兼自然的区域而言之者也。”
(1)自然地区名。包括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长白山地和松嫩平原等自然地理单元。(2)旧大行政区名。见“东北行政区”。(3)旧经济协作区名。1961年设置,包括辽、吉、黑三省。1978年后撤销,今仍用作地区名。
唐置,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积利城 (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辖境相当今辽宁瓦房店市、大连市和普兰店市等地。五代时废。唐总章元年(668年)置,治今辽宁省瓦房店市龙潭山。属安东都护府。后废。
在今云南西畴县南四十八里老街。《方舆纪要》卷115教化三部长官司:牛羊箐“在司南。有酋长守其地”。
指今四川之长江。《白居易集》卷11《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
即今辽宁西丰县西郜家店镇。伪满康德五年 《西丰县志》 图: 西有郜家店。
即今甘肃成县西南四十里小川镇,为往来驿道。明于此设平洛驿,有驿丞。清改为小川驿。
①在今福建罗源县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32罗源县:文殊山“在县东隅。其山如伏狮,宋邑宰林榷尝梦岩中电光四起,明晨往视,见石罅中有文殊像,遂构殿居之,故名山”。②在今甘肃嘉峪关市南界。海拔2228米。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南大朗镇。清光绪重修《东莞县志》卷21“墟市”有大蓢市。
北宋熙宁八年 (1075) 置,属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
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大浦镇。陇海铁路有支线通此。
一名时曲。在今河南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旧唐书·宪宗纪》: 元和十年 (815),“李光彦大破贼党于洄曲”。《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吴元济闻郾城不守,甚惧。时董重质将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