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村

中村

①明建小孙家,清改名中村。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十四里中村镇。洪宪元年(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图》:黄县西北龙口东有中村。

②即今山东招远市西北金岭镇。清道光《招远县志》卷3《坊市》:中村集“在城西二十里”。

③在今四川冕宁县北中村。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中村土百户。


集镇名。(1)在山东省龙口市西北部。属中村街道办事处。人口 4150。为原中村镇人民政府驻地。明永乐年间,村名王家。自成化年间到崇祯年间,陆续迁来唐、高、孙、胡、刘等姓落户,各自都想以自己的姓氏取村名,经磋商并诸村为一村,取名中村。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等。水果有苹果、杏、桃、山楂、葡萄等。省属企业皂煤矿、梁家煤矿、桑园煤矿设本镇,有矿山机械、油毡纸、铝门窗等厂及建筑公司。烟汕公路经此。镇北侧学校院内建有“为民主和平而牺牲”纪念碑。(2)在湖南省炎陵县南部。双龙河东岸。中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900。以地处罗浮江和双龙河之间得名。产稻、油茶、楠竹、香菇、玉兰片、药材。有造纸、木材等厂。设圩场。106国道经此。1928年3月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于此发动和领导土地革命,司令部设周南小学。(3)在云南省禄丰县北部。中村乡驻地。人口2000。因地处泥川河畔,分上、中、下三村,故名。产稻、玉米、豆、小麦、烤烟、油菜籽等。特产板栗。有砖瓦、陶瓷、水泥等厂。有集市。有公路南接昆畹公路。(4)在云南省姚安县北部。大龙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60。有前、后、中三村,中村居两村之中得名。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油菜籽等。公路通县城。(5)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金沙江南、普渡河西。则黑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80。因村地处其他自然村之中,故名。产玉米、小麦、马铃薯、荞麦、豆类等。有公路西南接昆皎公路。(6)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东部、洛吉河南侧。洛吉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60。该村位于洛吉乡境中部,故名。产稻、玉米、蚕豆、酸梅、花椒、核桃等。有水电站及木材加工厂。县城—洛吉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靖安堡

    ①明置,属三万卫。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尚阳堡。明 《辽东志》 卷3: 靖安堡 “官军三百五十一员名。杨木答兀屯可屯兵,黄泥冈屯可按伏”。乾隆《钦定盛京通志》 卷29: 尚阳堡在 “ (开原) 城东四十里,

  • 日庄镇

    原名日照庄。民国置镇,即今山东莱西市西北三十二里日庄镇。民国《莱阳县志》乡镇图:县西有日庄镇。在山东省莱西市西北部。面积10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日庄,人口3000。明洪武二年(1

  • 嘉禾街

    在今云南绿春县南二十八里。1935年纳楼土司于此设管理三勐地方的衙门,为三勐行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取祥瑞之意,命名嘉禾街。

  • 江东巡司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旧江东门外。《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龙江关”条下:新江关“明初置江东巡司”。

  • 邹峄山

    又名峄山或邹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即“邹山”。

  • 戟里亭

    亦作棘里亭。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左传》: 昭公十年 (前532),陈桓子召公子山 “而反棘焉”。杜注: “棘,子山故邑。齐国西安县东有戟里亭。” 《括地志》 以为即古画邑。

  • 信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信州置,治所在上饶县 (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领上饶、玉山、弋阳、贵溪、永丰五县,辖境相当今江西贵溪以东,怀玉山以南地区。至正二十年 (1360) 朱元璋改为广信府。

  • 诸葛洞

    ①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3平茶洞长官司: 诸葛洞 “在司治南。石崖屹立,旁有石洞数丈。相传武侯征九溪蛮时,留宿于此”。②在今云南富民县南。《清一统志·云南府》:诸葛洞 “

  • 卫渠关

    土名高岩关。明正德中置,属渠县。在今四川渠县北五里龙骧山。

  • 白鹤江镇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北二十八里白鹤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黄渡镇”条下:“又白鹤江市,在县北三十二里,北接嘉定县界。”清时有把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