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额鲁特前旗
即赛音诺颜部额鲁特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北特,大临河北岸,巴特曾格勒东。
即赛音诺颜部额鲁特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北特,大临河北岸,巴特曾格勒东。
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南部。明洪武时建净觉寺于此。为伊斯兰教著名寺院之一。区片名。在江苏省南京市区南部,泛指中华路与建康路、升州路的交叉地段。原为中华路的一小段,1933年拓建中华路、建康路时形成十字路口,
在今湖南耒阳市北二里。《方舆纪要》卷80耒阳县:马阜山“高大盘踞,亘二十余里”。
即今辽宁本溪市南六十里南芬乡。清初设驿。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8南满铁路: “南坟驿距桥头驿十六里。”
1947年8月由嵊泗列岛设置,属江苏省。驻菜园镇 (今浙江嵊泗县)。取嵊屿和泗礁山两岛的首字为名。1948年10月改由国民党海军管辖,设嵊泗巡防处。解放后1949年4月改置嵊泗列岛军事管制委员会,后隶
唐帆延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市西巴米安。龙朔元年 (661) 为写凤州都督府治所。本帆延国都。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巴米扬。唐置写凤都督府治此。属安西都护府。
一作荧泽。又名荥波。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春秋战国时尚与济水、黄河相通。《尚书·禹贡》: “荥波既猪。” 又 “道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径荥泽北,故荥水
亦作青龙镇。北宋置,属阳山县。在今广东阳山县东。《清一统志·连州》: 青龙镇,“ 《县志》: 青龙镇在 (阳山) 县东三十五里”。古镇名。在今广东省阳山县东。北宋属阳山县。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西。《清一统志·苏州府三》: 法螺寺 “径接寒山千尺雪,山径盘行,从修篁中百折而上,势如旋螺,故名”。
又作荧泽。在今河南浚县西。《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引 《纪年》: “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 《左传》: 闵公二年 (前660),狄人伐卫,“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古湖名。又称荧泽。春秋属卫。在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置,属开化府并与开化府同城(即今云南文山县)。光绪二十六年(1900)移治马白关(即今云南马关县)。1913年改为安平县。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置,治今云南省文山县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