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洮县

临洮县

①秦置,属陇西郡。治所即今甘肃岷县。以临洮水得名。《史记· 蒙恬传》: 始皇二十六年 (前221),“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西汉为南部都尉治。晋惠帝分属狄道郡。北魏废。西魏大统中于故治置溢乐县。隋大业初复改临洮县,义宁二年(618) 又改名溢乐县。

②北魏置,属顺阳郡。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西魏废。

③1928年改狄道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甘肃临洮县。乾隆 《甘肃通志》 卷3: “因洮水经流城下,故名。”


(1)古县名。秦置,治今甘肃省岷县。以临洮水得名。汉为陇西郡南部都尉治。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改为溢乐县。隋大业初复旧名。属临洮郡。义宁二年(618年)又改为溢乐县。《史记·蒙恬传》: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即此。(2)今县名。在甘肃省中部、洮河下游。属定西市。面积 2851 平方千米。人口52.8万。辖14镇、14乡。县人民政府驻洮阳镇。秦置狄道,为陇西郡治。西晋为狄道郡治。十六国前凉改狄道郡为武始郡。北魏属武始郡。隋属金城郡。唐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土蕃。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复置狄道县。金置临洮府。清乾隆三年(1738年)升狄道县为州。1913年降州为县,并于县境北部置沙县,次年改称洮沙县,属兰山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28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以县西临洮河得名。1949年属临夏专区。1950年撤洮沙县入临洮县,属定西专区。1961年属临洮专区,1963年属定西专区,1969年属定西区。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部。洮河由南向北流经县境西部。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蚕豆、马铃薯为主。工业有建筑、建材、冶金、食品、纺织等,仿古地毯和卫生香较有名。212、213国道,定临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田单墓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皇城乡安平故城内。田单,战国时齐将,临淄人。初为市吏。燕将乐毅伐齐时, 田单退守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先用反间计,使燕惠王改用骑劫为将。田单用火牛阵击败燕军,一举收复失地七

  • 兀剌忽卫

    明永乐十二年(1414)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珲河口一带。后废。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治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洋河口富乡。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马脑观

    即今湖北谷城县西北马脑观。《清一统志·襄阳府三》:马脑观“在谷城县西一百八十里阴岩山。本朝乾隆十九年设巡司。嘉庆十一年裁”。

  • 陆岸县

    即今越南北部河北省之陆岸县。《清史稿·越南》:光绪十年(1884)八月,“提督苏元春与法军战于陆岸县,败之”。

  • 金邻大湾

    古海湾名。又称小海。即今暹罗湾。隋、唐时为中国经扶南通西方各国所经。《太平御览》卷788 “边斗四国” 条引 《隋书》 曰: “边斗国、都昆国、拘利国、比嵩国,并扶南度金邻大湾,南行三千里有此国。”

  • 分界山镇

    在今安徽南陵县东南二十三里界山。山与泾县分界,镇以山名。民国《南陵县志》卷3:分界山镇在“县东三十都又一图。地当徽、太往来通衢”。

  • 西宁水

    即今江西宜黄县南黄水。《寰宇记》卷110抚州崇仁县:西宁水“在县西南一百七十里。源出仙盖乡,沿流至县入汝水”。《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西宁水“在崇仁县西南。 …… 《县志》,源出华盖山东北趾,沿流而

  • 举岭寨

    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休宁县: 举岭寨 “在县东北十五里天葆岩。《志》 云:县东南方山有白际岭寨……皆宋置,元废”。

  • 三峡涧

    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西。《清一统志·南康府一》:三峡涧“受大小支流九十九派,水行石间,声如雷霆,拟于三峡之险。涧中有潭曰玉渊,众流奔注,中流有白石如羊,其南为三峡桥”。

  • 移支国

    东汉时西域国名。都城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后汉书·西域传》: “移支国居蒲类地。户千余,口三千余,胜兵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