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山西绛县东北三十四里大交镇。《水经·浍水注》: “浍水又西南与诸水合,谓之浍交。” 又 《魏书·地形志》 南绛郡: “治浍交川。” 皆此。
秦汉时成都北门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北。《后汉书·臧宫传》:宫伐公孙述,屠大城,“乃乘兵入小雒郭门,历成都城下”。李贤注:“张载注《蜀都赋》云:‘汉武帝元鼎三年,立成都郭十八门’。小雒郭门盖其数焉。
①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竹溪“在县南七里。源出竹岭,南流经横山下, 又东南注于松溪”。②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徂徕山下。《清一统志·泰安府一》“徂徕
元置,属师壁洞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元末明玉珍改为大旺宣抚司。
亦名大洞。在今广西容县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唐建,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唐广德元年 (763),吐蕃陷维州笼山城。《清一统志·杂谷直隶志》: 笼山城“在厅北。唐置戍于此。今为笼山番寨”。在今四川省汶川县北。唐广德年间,吐蕃攻陷维州笼山城,即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绥阳县(今贵州凤冈县西)。贞观元年(627)废。四年复置,移治都上县(今凤冈县东南)。十一年移治绥阳县(今凤冈县北馁阳镇)。辖境相当今贵州凤冈、绥阳、湄潭等县地。五代后废
在今江西宁都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宁都县 “梅川” 条下: “今县南二十里有钓洲,湾环曲折,形如钓钩。地不数武,舟行必迟回,半日始达,盖梅川之锁钥矣。”
即今江苏滨海县治。旧属阜宁县。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阜宁县:“东坎镇在城东北六十里。”1941年于此置阜东县,1949年改置滨海县。在江苏省滨海县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68.8平方千米。人口2
①在今北京城西南丰台。元代始为京城养花之处,因花盛多亭台而名。清《日下旧闻考》卷90:“考丰台为京师养花之所,元人园亭多在其地。丰盖取蕃庑之义;台则指亭台而言。”《京城古迹考》:“今每逢春时,为都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