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仙山

九仙山

①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南境。《寰宇记》卷129寿州霍邱县:“九仙山在县南百八十里。上有九臼。旧有九仙人在此山中捣药,因名。”

②在今福建尤溪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延平府》 “九仙山”条下:九仙山“又名蓬莱山。《闽书》:峰峦秀拔,人迹罕到。上有金鲫池、石棋局、黑白二石马、炼丹灶,时有仙灵往来,仿佛闻鼓乐音”。

③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大仙山。《寰宇记》卷102兴化军仙游县:九仙山“在县北四十五里”。《新定九域志》卷9兴化军:九仙山“何氏兄弟九人栖此登仙”,故名。

④即今福建福州市内于山。《寰宇记》卷100福州闽县:“九仙山在州东南二里。越王九日燕于此山,亦曰九日山。又俗传昔有何氏兄弟九人于此学道上升,故曰九仙山。”宋曾巩《道山亭记》:“城中凡有三山,东曰九仙,西曰闽山,北曰越山,故郡有三山之名。”《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府志》:“旧名于山,上有峰曰鳌顶峰,亦曰状元峰,为宋陈诚之读书处。”

⑤即今福建德化县西北九仙山。《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九仙山“在德化县西,耸起九峰如笔,中峰有人迹犹存”。《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德化县“大帽山”条下:“九仙山在县西北百里,广袤峻拔,甲于诸峰。俗传尝有九仙隐此。”故名。

⑥即今福建将乐县北二十余里之九仙山。明弘治《将乐县志》卷1:九仙山“在忠孝都。冈叠陇如龙翔凤翥,相传尝有九异人游息往来于其山,因名。即三华八景中之九仙霁雪也”。

⑦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南三十里九仙山。潮河出此。《方舆纪要》卷35诸城县:九仙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高耸摩空,峰峦十有一,磐石十有八,苏轼以为奇秀不减于雁荡。金时土贼尝据九仙山为巢穴。今山西北兀子山南有大路,东出信阳场,西走沂莒,为奸徒亡命出入之处”。


(1)古山名。(1)即今福建省福州市东于山。《太平寰宇记》:“越王九日燕(宴)于此,亦曰九日山。又俗传昔有何氏兄弟九人于此学道上升,故曰九仙山”。《方舆胜览》:九仙山“又名于山。相传何氏兄弟九人登仙于此,其上有四徹亭”。(2)在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山势高耸。西北有潭水与东海通,世传久雨将晴,井中有声如雷,旱则以石击井,必雨。相传其山有仙人所居。苏轼诗“九仙今已压京东”,即指此。 (2)今山名。(1)在福建省德化县西北部。属戴云山。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800~1200米,主峰海拔1658米。为断块山,主要由花岗岩、凝灰岩构成。山上林木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中药材、珍稀动物等。名胜古迹有永安岩、弥勒洞、龙池、灵鹫岩等,并有40多处诗刻、题刻。(2)即“水寨大山”。


猜你喜欢

  • 府谷县

    五代梁乾化元年 (911) 升府谷镇置,为府州治。治所在今陕西府谷县境。次年迁至留得人堡(今陕西府谷县城)。元属葭州。清属榆林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东北端,东隔黄河与山

  • 塔石

    在今江西信丰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信丰县: 塔石 “在县西南二百里。前有石砦二,大可容数百人,小容百人,亦昔时避兵处”。

  • 秦渠

    ①在今河南沁阳市南。即广济河。其上源为济源市境之枋口水,经孟县、温县,至武陟县南入黄河。《新唐书· 崔弘礼传》: 长庆初,弘礼 “迁河阳节度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②又名秦家渠。相传秦

  • 北镇场

    在今辽宁大洼县东马帐房。产海盐,清初设场,直隶奉天府尹。光绪间设广宁局,以其地旧属广宁县,故名。1914年改广宁为北镇县,场因以改名,设场知事。

  • 卧龙村

    即今辽宁本溪市东二十里卧龙镇。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要》 卷10奉天省矿产表: 本溪县卧龙村产铜及铁。

  • 赵老背屯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南。清属宁古塔副都统。清曹廷杰 《西伯利东偏纪要》: “赵老背地方在红土岩南四十三里,双城子北六十里。” 清咸丰年间被俄割占。

  • 贵勒尔河

    亦名贵烈河。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清一统志·科尔沁》: 贵勒尔河 “在右翼前旗北八十里。自右翼界鹤五河,东北流会榆河,为贵勒尔河,经魁勒库山,东南流会阿尔达尔河,入洮儿

  • 阿端卫

    明洪武八年(1375)置,属西宁卫,为羁縻卫。治所在帖儿谷(今青海茫崖行政委员会驻地花土沟镇西南朵斯乡一带)。旋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嘉靖初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以撒里畏兀儿地置,约在今

  • 路口站

    元置,在今湖南衡阳市西南路口。《永乐大典》 卷19423记载,路口站为马站。

  • 乌丹县

    1937年伪满统治时由翁牛特左旗析置,属热河省。治所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1940年撤销,并入翁牛特左旗。1946年复设乌丹县。195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撤销,并入翁牛特旗。旧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