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城县
1914年改乾县置,属湖南辰沅道。治所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1922年直属湖南省。1953年迁驻所里 (吉首镇),改名吉首县。1982年改为吉首市。
旧县名。原名乾县。因与陕西省乾县重名,1914年改乾城县。治乾州(今湖南吉首市南乾州镇)。1950年迁治所里(今吉首市驻地所里镇)。1953年更名吉首县,仍驻所里。1982年撤销,改设吉首市。
1914年改乾县置,属湖南辰沅道。治所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1922年直属湖南省。1953年迁驻所里 (吉首镇),改名吉首县。1982年改为吉首市。
旧县名。原名乾县。因与陕西省乾县重名,1914年改乾城县。治乾州(今湖南吉首市南乾州镇)。1950年迁治所里(今吉首市驻地所里镇)。1953年更名吉首县,仍驻所里。1982年撤销,改设吉首市。
清顺治五年(1648)置,属内蒙古哲里木盟。札萨克驻土百新插汉(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东南)。1914年划归黑龙江省。1936年日伪移治音德尔(今内蒙古扎赉特旗驻地音德尔镇)。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
即今浙江奉化市西北四十里雪窦山。《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奉化县:雪窦山“亦四明之别阜,名胜错列,宋理宗梦游此,赐名应梦山”。
一名女娲墓。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东八里侯村。《寰宇记》 卷43赵城县: “女娲墓在县(治今赵城镇) 东南五里,高二丈。按 《城冢记》: 女娲墓有五。其一在赵简子城东五里。”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南海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广东佛山市。简称禅,别称禅城。在广东省中南部,东距广州市18千米。面积 3888.1 平方千米。人口344.2万,是著名侨乡。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
即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柘林镇。《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饶平县: 柘林寨 “在县南大尖峰西南。有柘林澳,西北去府城百三十里,置寨于此,为戍守要地。《海防考》,柘林波连南澳,跨闽粤之交,海寇恒窥伺于此,往来
在今海南省海口市。明正德 《琼台志》 卷5: 海口港 “在 (琼山) 县北十里海口都,水自南渡大江至此,会潮成港。今官渡自此达海北”。曾名秀英港。在海南省海口湾顶、琼州海峡南部。扼北部湾和南海的交通要
在今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路闸北公园内。宋教仁(1882—1913)字遯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初在上海主持《民立报》。辛亥革命后,任法制院总裁、农林总长、
东魏天平元年 (534) 置,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蒲县、乡宁等县地。北周改汾州。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南汾州,贞观八年 (634) 改慈州。(1)西魏大统年间置,治高
西藏古代族部名。为苏毗的异译称。《新唐书·苏毗传》:“苏毗,本西羌族,为吐蕃所并,号孙波,在诸部最大。东与多弥接,西距鹘莽硖。”在藏文史籍《敦煌吐蕃文书》中,孙波为西藏最早十余小邦中之强者,最初在今西
地区名。广东、广西古为百粤地,故称两粤。称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后专指广东为粤省。地区名。与“两广”同义。广东、广西本百粤(越)地,故又别称粤东、粤西,合称“两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