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不剌山
即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东北雅布赖大山。明张雨《边政考》卷4:“镇番卫(今甘肃民勤),北至亦不剌山二百八十里。”《明宣宗实录》:宣德八年(1433)十二月壬子,“甘肃总兵官刘广奏,遣凉州卫指挥使李荣等追击蒙古至亦不剌山,败之”。即此。
即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东北雅布赖大山。明张雨《边政考》卷4:“镇番卫(今甘肃民勤),北至亦不剌山二百八十里。”《明宣宗实录》:宣德八年(1433)十二月壬子,“甘肃总兵官刘广奏,遣凉州卫指挥使李荣等追击蒙古至亦不剌山,败之”。即此。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中漭洲。《清一统志·广州府》 “上川山” 条: “又西有漭洲岛,皆在海中。”
即今四川盐源县北洼里乡。产沙金。民国杨仲华 《西康纪要》 第二章: 鸦砻江 “复南下至盐源县属之窪里名打冲河,折而东流至冕宁界”。
俗称黄龙碑。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鱼窍峡中天井山下。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碑高2.2米,宽3.4米,正文阴刻二十行三百八十五字,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政绩。左下10米有汉隶摩崖,俗称桃花碑。
在今广西崇左县西北五十余里。《方舆纪要》 卷110崇善县: 崇官山在 “旧县北二里。县因以名”。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江油市东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2《汉中志》:平武县“有关尉。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担出涪,邓艾伐蜀道也”。《方舆胜览》卷70龙州:左担路“自文州界青塘岭至州百五十里。《地理志》:
又作塔山前卫。明正统十 一年 (144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不详。辖今吉林松原市、农安县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地。后废。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今吉林省松原、前郭、农安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八十里。《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乾德三年(965),王全斌攻剑门,“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跨江为浮梁以济。蜀人见之,弃寨而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南。五代唐长兴元年(930年),石敬瑭军
一作夏店。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南四十四里夏店镇。旧属黄陂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黄陂县北有下店。1933年划归礼山县。1952年划归大悟县。
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七十四里盐埠乡。清乾隆 《湘潭县志》 卷5有盐埠店。
即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硇洲岛之硇洲镇。《清 一统志·高州府》: 硇洲镇 “硇 一作碙。在吴川县南一百里碙洲上。明初置巡检司于海滨。正统中移此。后废。本朝雍正八年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