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山
①一名白鹿山。在今四川南江县南。《舆地纪胜》卷187巴州:公山“在难江县南二里。不与诸山相连,四面状如公字,因名”。
②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7顺州:公山“在治(今顺州乡西北州城)北七里。危峦耸拔,数峰融结。其并峙者曰漕峰山”。
①一名白鹿山。在今四川南江县南。《舆地纪胜》卷187巴州:公山“在难江县南二里。不与诸山相连,四面状如公字,因名”。
②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7顺州:公山“在治(今顺州乡西北州城)北七里。危峦耸拔,数峰融结。其并峙者曰漕峰山”。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浪子山。清置驿站。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33: 奉天南至朝鲜站道二百里 “至浪子山站”。即此。
在今湖北咸丰县北。《方舆纪要》 卷82金峒安抚司: 积玉山在 “司北二里。山高峻,积雪经春不消。其南一里曰十三盘,以登陟盘曲也。《志》 云,积玉山旁有黑洞。……其上又一小洞,伐木为阑。洪武间凉国公征蛮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郊萝岗洞萝峰山下。书院东为萝峰寺,又名萝坑寺,旧称种德庵。南宋钟启初(字圣德,号玉岩)青少年时庵西读书,后入仕官至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嘉定十二年(1219)还乡,在庵西筑萝坑精舍,为讲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里汉阳镇石洞沟。《宋史·王全斌传》:乾德三年(965),蜀将“(王)昭远闻(史)延德兵趋来苏,至清强,即引兵退,陈于汉源坡”。即此。又作汉源驿。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续资治通鉴长
一名山城。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桐城县:“自开元中徙治山城,地多猛虎、毒虺。元和八年,令韩震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临汝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西南六十里。隋开皇九年(589)废入崇仁县。古县名。三国吴置,治今江西省乐安县西南。属临川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崇仁县。
北齐改睢阳县置,属济阴郡。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原名旧县)。陈复名睢陵县。
即故陇城县。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明成化十年(1474)于此置巡司。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裁。
汉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巴里坤湖附近。三国时作蒲陆,属魏西域戊己校尉。晋至隋唐先后为鲜卑、柔然、突厥属地。西域古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巴里坤湖(汉名蒲类海)附近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西江北岸都乐圩。《清一统志·肇庆府》 “扶赖营” 条: “都乐营,明隆庆五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