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料关
明置,在今贵州石阡县东北。《清一统志·石阡府》: 凯料关 “在府城东南,去镇远府九十里”。
明置,在今贵州石阡县东北。《清一统志·石阡府》: 凯料关 “在府城东南,去镇远府九十里”。
北宋元丰三年(1080)置,属沙县。在今福建沙县西北。明洪武八年(1375)置巡司于此。在今福建省沙县西北。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置,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置巡检司。
一作赤弥干川。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五十里。《寰宇记》卷152番和县:“土弥干川,即古匈奴为放牧之地。鲜卑语髓为吐弥干,言此川土肥美如髓,故以名之。”
唐置,属鄯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元和志》卷39鄯州:“合川郡守捉,州南一百八十里。贞观中侯君集置。管兵千人。”后地入吐蕃,废。唐贞观中置,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属鄯州。后地入吐蕃,废
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南九十里双河镇。清同治《六安州志》卷5:双河集在“州东南九十里。河南州境,河北合肥”。
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北。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移即墨县雄崖巡司驻此,称为福山海口巡司。
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十里洛河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东北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洛河,人口3850。因当古洛涧入淮口,古称洛涧口,后改称洛河。明、清置巡检司
清置,属汧阳县。即今陕西千阳县西北草碧乡。
在今福建仙游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96仙游县:北坑岩“在县南。岩石周环如城。元末乡人避寇于此”。
在今江苏江都市北。即古岱石湖。《清一统志·扬州府一》 引《江南通志》:“宋元丰中,知江都县罗适,浚大石湖,改名元丰。”
即今浙江兰溪市北女埠镇。《方舆纪要》卷93兰溪县:平渡镇在“县西北十二里大溪北岸,下有女儿渡,溪流至此,东西阔二百余丈,有巡司戍守,洪武六年置”。古镇名。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北女埠。明洪武六年(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