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隘镇
北宋置,属修仁县。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南。《清一统志·平乐府》: 南隘关 “在修仁县西南四十里。亦曰南隘口。《九域志》: 修仁县有南隘镇,即此。《旧志》: 内外十排,东界石墙堡,南北界雒容、象州、永福,皆瑶僮所居”。
北宋置,属修仁县。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南。《清一统志·平乐府》: 南隘关 “在修仁县西南四十里。亦曰南隘口。《九域志》: 修仁县有南隘镇,即此。《旧志》: 内外十排,东界石墙堡,南北界雒容、象州、永福,皆瑶僮所居”。
①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33汶上县: “采山在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与县北三十里坦山相接,皆出沙金。”②在今云南个旧市北。两汉称采山。《汉书·地理志》 贲古县: “北,采山出锡。”
即今广西横县东南武流江。《明史·地理志》 横州: “南有郁江,又东南有武流江,源自广东灵山县,流入境合焉。”
即今湖南新宁县西北四十二里麻林瑶族乡。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新宁县图: 县西北有麻林峒。
在今阿塞拜疆里海西,靠近库拉河。《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巴耳打阿”。
①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二十八里陈桥。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陈家桥镇“因桥成镇,故以桥名”。②即今江苏六合县西北二十五里程桥镇。明嘉靖《六合县志》卷1:“程家桥在县西二十五里。”清光绪《江苏全省
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六年(1233),孟珙大败金武仙于马蹬山,“复令壮士捣王子山寨,斩金将首而出,遂围马蹬,杀戮山积”。即此。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六年
①在今辽宁沈阳市区大南街中段东侧慈恩寺巷内。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 (1628),后历经扩建和重修。寺院坐西朝东,山门内建筑分三路: 中路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楼; 南路为退居寮、厨房、司房、斋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东松山区。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猫里锡口社,清嘉庆二十年 (1815) 改为锡口,因旧社为名。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松山。
旧名北垂山。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寰宇记》卷90升州句容县:“良常山在小茅峰之北垂,始皇登此叹曰:巡守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以往, 良为常也。因名。”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九十里化稍营镇。清乾隆《宣化府志》卷10宣化县:南路有化稍营。同治《畿辅通志》卷52宣化县图:西南有华稍营,驻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