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山
①在今广西忻城县北。《明一统志》 卷84庆远府: 叠石山 “在忻城县北六十里。岩石重叠,因名”。
②在今浙江衢县南。《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叠石山 “在府南四十里,以层岩累叠而名”。
③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二里。《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叠石山 “其上有石峰,如浮图状,故名”。《方舆纪要》 卷82沅州 “双髻山” 条下: 叠石山 “山下有滩,名叠石滩”。
①在今广西忻城县北。《明一统志》 卷84庆远府: 叠石山 “在忻城县北六十里。岩石重叠,因名”。
②在今浙江衢县南。《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叠石山 “在府南四十里,以层岩累叠而名”。
③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二里。《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叠石山 “其上有石峰,如浮图状,故名”。《方舆纪要》 卷82沅州 “双髻山” 条下: 叠石山 “山下有滩,名叠石滩”。
①在今北京市永定门南三十里南苑。明 《帝京景物略》 卷3: 南海子 “殿傍晾鹰台……台临三海子,水泱泱,雨而潦,则旁四淫,筑七十二桥以渡,元旧也”。明、清为皇帝阅兵练武之地。②在今北京市通县南五十六里
①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2唐县:灵源山“山溪环错”。上有灵源寺。②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灵源山。《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晋江县“紫帽山”条下:灵源山“上有灵泉,大旱不竭。一名太平山,以山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境绰尔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嫩江县西绰尔河流域。隶奴儿干都司。后废。
北宋置,属番禺县。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北钟村镇之谢村东南胜石坊附近。
东晋永和八年(352)以三蜀流民置,属益州。治所在广都县(今四川双流县)。北周废。东晋永和中置,治广都县(今四川双流县)。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双流、新津等县地。北周时废。
一名文曲集。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北文曲乡。清乾隆《邓州志》卷5《集镇》:曲河店“即文曲集,在州西北三十里。有集”。
唐贞观四年(630)置,属羁縻位州。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境。后废。
即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三年 (388),“ (后) 燕青州刺史陈留王 (慕容) 绍为平原太守辟闾浑所逼,退屯黄金固”。即此。即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水寨。东晋太元十三年(38
1947年1月由阳武、原武二县合并设置,治阳武 (今河南原阳县)。旋裁撤,复置阳武、原武二县。旧县名。1947年由阳武、原武两县合并设立,治阳武(今河南原阳县驻地城关镇)。旋裁撤,复置阳武、原武两县。
在今安徽繁昌县西三十五里凤凰矶北麓。《方舆纪要》 卷27繁昌县: “凤凰山在县西南二十里,下临荻港,有珠金沙。宋末,贾似道与蒙古相距,尝驻珠金沙,走还扬州”,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