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史河

史河

①即古決水。源出今安徽金寨县西南,北流至河南固始县东北,入淮河。《方舆纪要》卷50固始县:史河在“县东二十里。其源即商城县之牛山河,东北流,经县南五十里均济等闸,又东至江南霍丘县入于淮”。

②古称決水。淮河支流。上源中山河,发源于今河南商城县牛山,东北流经安徽金寨、河南固始,至安徽霍邱县界入淮河。《水经·決水注》:“決水自(安丰)县西北流,径蓼县故城东,又径其北,世谓之史水。”《方舆纪要》卷50固始县:史河在“县东二十里。其源即商城之牛山河,东北流,经县南五十里均济等闸,又东至江南霍邱县,入于淮”。


古称决水。《汉书·地理志》:“决水北至蓼入淮。”即此水。《太平寰宇记》:“雩娄县有决水……今呼史水。”为淮河南岸支流。源出安徽省金寨县西南豫、皖两省交界的伏牛山,北流至金寨县境梨花尖,始称史河。汇上游诸水,入梅山水库,出库后经红石嘴入霍邱县。1961年红石嘴枢纽工程建成后,史河于红石嘴分流,主流东入史河总干渠,经霍邱县叶集北流至河南固始县黎集,汇灌河后称史灌河,北流于三河尖入淮河。长211千米,流域面积 6850 平方千米。支流有白小河等15条。流域位于山地丘陵区,易发洪灾。


猜你喜欢

  • 第五桥

    在今陕西长安县 (韦曲镇) 西。唐杜甫《随郑广文游何将军山诗》 曰: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唐杜甫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诗句。

  • 东恒农郡

    北魏太和中置,治所在西城县(今河南内乡县西北)。西魏改为武关郡。北魏太和中置,治今河南省内乡县境。辖境不详。西魏改为武关县。

  • 巴东郡

    ①东汉建安六年(201)改固陵郡置,属益州。治所在鱼复县(三国蜀汉改为永安,西晋复为鱼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二十一年(216)复改固陵郡。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复为巴东郡。辖境相当今四

  • 莱芜县

    ①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南博山城东五十五里城子村。西晋废。《水经·淄水注》: 淄水 “东北流径莱芜谷,屈而西北流,径其县故城南。《从征记》 曰: 城在莱芜谷……旧说云: 齐灵公灭莱,莱民

  • 乌来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南乌来乡。原为高山族泰雅人乌来社。“乌来”系番语温泉的音译。乌来温泉为台湾北部著名温泉之一,附近并有瀑布,故为游览胜地。

  • 龙州宣慰司

    元至正间改龙州元帅府置,属广元路。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武都镇。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龙州。

  • 通海故关

    在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元和志》卷17厌次县: 通海故关 “在县西南四十里”。

  • 润山堡

    在今广西平果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0归德州: 润山堡,“ 《图经》 云: 在州 (故治在今归德) 东”。

  • 罗目镇

    ①北宋置,属迁江县。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②北宋废罗目县为镇,属峨眉县。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南罗目镇东北五里罗目街。《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罗目江” 条下: “又有罗目镇,乃隐士罗目隐遁之所。”在四

  • 麦著黄峒长官司

    明改麦著土村长官司置,属永顺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镇西。清废。